“学思讲坛”预告 | 通识课学习中的权衡与盘算——基于对中国大学生“策略性学习”的现代性审视

发布者:李景煜 发布时间:2022-11-11 浏览次数:10


讲座题目:

通识课学习中的权衡与盘算——基于对中国大学生“策略性学习”的现代性审视


主讲人:吕林海 教授


与谈人: 宋佳 副教授


主持人: 张华峰 副教授


时间:2022年11月18日(周五) 

  下午2:00-4:00


地点:腾讯会议  297-216-382



主讲人简介:

吕林海,男,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社科英才,曾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获得第八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青年成果奖(2020年)、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1年)。


与谈人简介:

宋佳,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政策、教师政策,上海市首批“超级博士后”,斯坦福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访问学者。


主持人简介:

张华峰,清华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学习者、教师学习与发展、教育评价,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讲座摘要:

通识教育的学习与教学困境很难进行就事论事地“教学技术”解读,特别是一种简化的教学方法变革。通识教育对于中国大学生而言,其实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权衡处境”或“文化心境”。它与西方大学生学习理论中的“策略性学习”有相同之处,但也有文化的差异性内涵。这种“策略”可能是用某种“小情境中的牺牲”来换取“大情境中的整体优质与成就”。但通识教育的“小情境”却“未必小”,只是学生“所认为的小”。我们无力改变扎根于学生“心境”深处的“权衡心理机制”,但却要使学生的“衡量指向”走向通识教育的“真正伟大之处”,这或许才是走向变革深处的“文化之道”。


主办方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秉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比较教育重镇、教育决策咨询智库、高级人才培养基地、重大成果培育中心”的发展愿景,成立了高素质、国际化、擅合作、能攻坚的研究团队,重点开展教育政策国际比较、中国教育发展经验和国际传播、国际教育大型测评、国际组织与全球教育治理、教师教育国际比较等领域的研究。研究院引入和组织了上海PISA、TALIS、SABER等多个国际测评项目,实施了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等国际教育研修项目,参与了国家和上海市多项教育规划制定,出版了《比较教育学报》学术期刊,获批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培育基地和上海市高校智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挂靠本院,为讲好中国教育故事、助力国家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提供了平台。



请感兴趣的师生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链接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通过邮箱发送参会密码!

https://www.wjx.cn/vm/YHy79IA.aspx#


文本编辑:严佳丽

海报设计:孙豪凯

编辑:杨文荟


电子邮箱:riice@shnu.edu.cn 电话:021-64321029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81号教苑楼A座1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