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下午,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教育学院副院长李杰(Jessica Li)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数字时代的教师工作、学习和发展”学术讲座。此讲座是研究院“学思讲坛”第二十二讲,教育学院马颂歌副教授和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孙阳博士与谈,张华峰副教授主持,校内外多位师生积极参与。
主讲人|李杰(Jessica Li)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研究所所长)
李杰教授认为,信息技术和AI技术的发展有助于解决教育领域著名的“2σ(two-sigma)”问题,即AI通过允许教育者为学生提供一对一辅导支持的“掌握学习”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积极影响。AI还能让沉浸式与体验式学习成为现实,实现在元宇宙中的教学活动,使用便携式设备随时随地学习、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与游戏化的学习体验等。
疫情以来,包括教师在内的各行从业人员的活动从线下转移至线上。李杰老师认为,一方面,这有利于教师增加工作的灵活性、节约时间、提高自身的掌控感,同时也带来了工作与生活边界模糊、自然休息减少、身心压力增大、孤独与失落等弊端。对教师而言,心理状态会带来情绪变化,情绪会影响发展目标、工作参与和教学质量,甚至会回避学习。
在开放交流中,在场师生围绕AI技术的适用对象、AI背景下的教师角色、信息技术应用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马颂歌副教授认为,面对技术,我们需要思考用不用、想不想用和该不该用的问题。其中,想不想用的问题可能和个人相关,而该不该用的问题需要相应的技术规约与伦理探讨。孙阳博士认为,人工智能可以给予研究者技术支持,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在该层面上,教师行业面临较大冲击。校外辅导机构和企业对技术的运用更加广泛,学校教师需要有危机意识。
与谈人|马颂歌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副教授)
与谈人|孙阳
(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讲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研究人员)
张华峰博士进行了总结,认为通过这样一场围绕前沿新问题的开放性讨论,激发了参与者对这一问题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这样的过程恰恰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无法替代的。张华峰认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技术可以为教师教学提供便利服务,使得教师可以将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到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积极情绪情感上去,培养全面发展、胜于人工智能的人才。而在使用技术的时候,不能仅仅考虑效率优先,也应该保障和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讲座现场
供稿:赵星妮
供图:赵星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