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东京都教育委员会发布了《2024年度儿童·学生互联网使用调查报告》。此次调查覆盖了辖区内103所公立学校,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以及特别支援学校,调研对象约11,000名学生,占都内公立学校学生总数的约1%。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数字设备持有率持续攀升,网络行为呈现出低龄化、深度化特征。
调查数据显示,数字设备在青少年群体中已全面渗透,全体调查对象中使用“平板电脑”的比例达68.4%,智能手机达64.6%,游戏机达56.5%。其中,智能手机已成为初中生(达91.9%)和高中生(达95.9%)的“标配设备”,而与之相伴的是娱乐内容消费的膨胀。
关于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显示,“YouTube”在青少年中的渗透率最高,达86.3%,其次“LINE”占57.3%,“TikTok”占29.0%,“Instagram”占26.0%,“X(旧Twitter)”占18.6%。这些社媒软件通过推送兴趣、娱乐相关内容吸引青少年注意力,容易导致长时间观看,而对学习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其中,游戏付费行为尤为令人警惕,调查结果中,44.2%的高中生回答有过游戏消费经历,35.0%的初中生也有类似消费行为,23.9%的小学生也涉足其中,暴露出未成年人冲动消费的隐患。与此同时,网络匿名性带来的安全隐患尤为突出。调查显示,23.2%的初中生和36.7%的高中生曾在社交平台与陌生人私信互动,高中生群体中12.5%的人承认与网友线下见面,接触契机多源于游戏话题。教育专家指出:“青少年容易混淆虚拟与现实社交边界,游戏公会、应援群组等场景潜藏着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在健康影响方面,40.2%的初中生和43.3%的高中生出现了视力下降的情况,同时,25.2%的初中生与39.1%的高中生存在睡眠不足问题。为有效避免青少年产生“网络依赖倾向”,培养其时间管理能力显得尤为关键。调查中还显示有69.1%的小学生家庭制定了电子设备使用规则,但该比例在高中生家庭中骤降至31.4%。并且,规则内容大多停留在“限制使用时间”等表层管理,针对网络诈骗、隐私保护的深度教育明显不足。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东京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其中,53.4%的中小学引入《GIGA网络道德手册》开展教学活动,该教材通过模拟网络暴力、信息泄露等30个场景,助力学生提升应对网络风险的能力。与此同时,教育委员会也大力加强师资培训,49.5%的学校报告教师运用AI辅助备课,有力推动了教学模式向“预防型”转变。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www.kyoiku.metro.tokyo.lg.jp/information/press/2025/03/2025032403
编译自:东京都教育委员会,2025-03-24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于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