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推进“地区型幼保创新”应对生育危机

发布者:万军恺发布时间:2025-04-11浏览次数:10

2025327日至28日,韩国教育部与育儿政策研究所于釜山联合举办“地区型幼儿教育与保育创新支持项目政策研讨会”。此次会议旨在通过分享8个试点地区的实践经验,推广以地方资源为核心的幼保整合模式,强化公共教育质量,改善地方定居环境,以应对人口减少与低生育率危机。

“地区型幼儿教育与保育创新支持项目”自2024年启动,由教育部联合地方政府、教育机构及大学共同推进,计划在3年内对釜山、仁川、蔚山、忠清北道、京畿道、大邱北区/达城郡、全北益山、全南灵岩郡等8个地区进行集中支持。项目聚焦两大方向:一是开发融合地方特色的教育课程与课后保育方案,二是促进幼儿园与托儿所的整合,构建覆盖0-5岁儿童的连贯教育体系。

2024年首批试点地区通过建立“教育厅-地方政府-大学”三方协作机制,推出个性化项目。例如,釜山以“BTS主题课程”(Busan Theme System)为核心,围绕数字化、自然与人格教育开发特色课程,并推出“Human-Digital”计划,通过数字化工具提供课后托管与个性化学习支持。同时,该市通过构建教育家庭网络加强家长、教师与社区联动,开发“幸福父母”系列视频课程,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

仁川则搭建在线平台“仁川儿童连接”,整合艺术教育、亲子活动资源,推出“读--写”综合艺术课程,通过绘本阅读、户外探索、创意写作等环节培养儿童表达与协作能力。此外,仁川联合KB金融集团改善托育机构硬件设施,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免费课后托管服务。

京畿道的“G-I: D.R.E.A.M”项目联动6所大学,设计环境教育与社交情感课程。例如,庆旼大学开发“创意语言游戏”,将方言与传统文化融入语言教学;水原女子大学推出数字化环保课程,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生态场景,引导幼儿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

忠清北道通过“黄金成长计划”筛查发育迟缓儿童,联合医疗机构与大学提供早期干预。例如,清州大学开发“文化艺术治疗课程”,通过音乐、绘画帮助儿童缓解焦虑;地方政府设立“家长心理咨询站”,为家庭提供育儿指导。

各试点地区更是结合当地资源,推出差异化方案,以此实践地方特色教育。例如,蔚山作为工业城市,联合大学开发课后体能训练与心理辅导课程,试点“12小时延长保育”,为双职工家庭提供无缝衔接的托育服务。该市还利用地域自然资源,设计“生态转型教育”,组织儿童参观太和江湿地公园,学习环境保护知识。

全北益山市依托当地智能农业产业,设计“从农田到餐桌”体验课程,组织儿童参与种植、烹饪活动,并联合马术俱乐部开展生存游泳与马术体验。该市还通过“家长参与日”活动,邀请父母共同设计健康食谱,促进家校互动。

全南灵岩郡针对多元文化家庭占比高的特点,推出“幸福绘本计划”,开发韩语、越南语双语绘本,并组织“语言伙伴”活动,由大学生志愿者为移民家庭儿童提供一对一语言支持。同时,该地区整合月出山自然公园资源,开设森林探险课程,通过户外攀岩、生态观察等活动促进儿童体能发展。

大邱北区/达城郡以“健康-幸福-健身”为理念,开发“健康下午茶”营养课程,并联合地区庆典开设育儿体验展区。例如,在达城郡传统饮食节中,幼儿园儿童参与制作本地特色米糕,家长则通过讲座分享育儿经验,形成“教育-文化-社区”三位一体的支持网络。

韩国教育部表示,2025年将重点推动优秀案例的标准化与扩散。例如,计划上线“地区型幼保创新平台”,共享课程设计、机构合作案例,并组织跨地区教师研修。通过地方特色的教育实践,韩国正探索一条以公共教育激活区域活力的路径。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www.moe.go.kr/boardCnts/viewRenew.do?boardID=294&boardSeq=102947&lev=0&searchType=null&statusYN=W&page=1&s=moe&m=020402&opType=N


编译自:韩国教育部,2025-03-26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于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