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议题。精神疾病的症状往往在初期容易被忽视,而若未能及时干预,这些轻度至中度的症状可能会逐渐恶化,升级为更加严重的疾病。在欧盟的支持下,经合组织发布了《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的良好心理健康》(Promoting Good Mental Health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政策文件。该报告深入剖析了欧盟及欧洲教育区(EU/EEA)国家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并提出了11项旨在预防心理健康问题、促进良好心理健康的最佳实践。这份报告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的策略指导,旨在保障后代的心理健康,提升他们的福祉、生产力和长期繁荣。
一、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堪忧
在EU/EEA国家,焦虑和抑郁已成为儿童与青少年中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据2022年统计数据显示,年龄段人群中约有6%患有焦虑症,5%患有抑郁症。尤为值得关注的是,15至19岁的青少年焦虑症负担最为严重。尽管抑郁症的发病高峰通常在成年后,但在15岁及以上的青少年群体中,已有4%受到其影响。
近年来,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青少年多重健康投诉率显著上升。2018年至2022年间,15岁青少年的多重健康投诉率平均增长了25%。此外,女孩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男孩更差,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恶化趋势更为明显。
自杀行为已成为欧盟国家15至2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因。经合组织对欧统局数据的分析显示,2011年至2021年间,25岁以下人群的自杀死亡比例上升了0.9个百分点,而25岁以上成人则下降了0.3个百分点。在新冠疫情期间,高达四分之一的年轻人报告曾有过自杀念头,这一比例是疫情前的五倍。
二、心理健康问题对青少年一生影响深远
报告强调,青少年早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绝非短暂的困扰,而是潜藏着长期的风险。这类问题不仅会对青少年的学业成绩造成负面影响,还会显著提升他们在成年后遭遇心理健康问题、教育成就欠佳以及难以融入劳动力市场的风险。
在欧盟国家,整体而言,存在心理健康困扰的学生重复留级的可能性较正常学生高出25%。其中,希腊、爱沙尼亚、丹麦和冰岛等国家的情况更为严峻,这一比例甚至超过 75%。此外,心理健康问题对青少年的教育成就影响显著。统计显示,仅有 25%有心理健康困扰的年轻人能够完成高等教育,而在没有此类困扰的年轻人中,完成高等教育的比例可达 32%。
三、多重因素致使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加剧
报告指出,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受经济、社会、政治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冲击。近年来,新冠疫情、气候变化、战争与冲突以及社交媒体过度使用等因素都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了显著影响。
新冠疫情期间,社交隔离、经济不稳定以及工作不安全感等因素,加剧了心理健康问题的滋生,致使欧洲各地抑郁症和焦虑症发病率攀升。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和气候移民现象,也让年轻人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与焦虑。战争与冲突更是直接提升了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生率,其负面影响甚至波及后代。
此外,社交媒体过度使用与青少年焦虑和抑郁症的增加存在关联。尽管相关证据尚未完全确凿,但已有研究显示,过度依赖社交媒体可能增加网络欺凌和睡眠不足的风险,进而对心理健康造成损害。在2018年至2022年间,欧洲、中亚和加拿大地区有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的儿童和青少年比例,已从7%上升至11%。
四、政策实施存在差距,最佳实践亟待推广
尽管大多数EU/EEA国家已出台国家层面的心理健康政策、战略或行动计划,但政策执行情况参差不齐,且普遍存在明显差距。特别是在初级医疗保健、学校和职场干预等关键领域,仅有10%的国家全面落实了相关政策。
新冠疫情期间,据估计,约有一半的18至29岁欧洲人未能获得所需的心理健康服务。这一现状充分暴露了政策执行不力以及心理健康服务可及性不足的问题。报告指出,结构性障碍(如服务资源匮乏、等待时间过长、费用高昂)与个人障碍(如心理健康知识欠缺、对精神疾病的偏见)相互交织,共同阻碍了人们获取心理健康服务。
五、经合组织提出11项最佳实践,助力心理健康改善
为助力各国缩小政策差距,将促进与预防置于心理健康工作的核心位置,经合组织评估并筛选出11项最佳实践干预措施。这些措施涵盖五个关键领域,包括学校层面的举措、一线工作者(如家长、教师、社会工作者)培训、提升心理健康素养与应对污名化、促进低门槛心理健康服务获取,以及自杀预防(详见表1)。
表1 11项最佳实践
1. 关注孕产妇心理健康,降低产后抑郁症:孕产妇良好的心理健康是婴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预测指标。产后抑郁症(PPD)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以及对认知和社会情感发展的长期影响密切相关。波兰的“Next Stop: Mum”项目通过早期筛查和治疗产后抑郁症,间接改善了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2. 学校干预项目促进亲社会行为,降低辍学率与人际交往困难:以社会情感学习和支持为重点的学校支持项目,能够增强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降低学习和培训的辍学率,助力儿童顺利过渡到成年期。斯洛文尼亚的“This is Me”项目和芬兰的“Icehearts”项目,通过教授情绪管理和心理问题应对技能,为心理健康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有效改善了青少年的社交行为,减少了辍学率,并降低了人际交往困难。
3. 同伴支持项目消除心理健康污名化:同伴支持项目由非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的一线工作者参与,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消除寻求心理健康支持的污名化。尽管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仍需医疗专业人员负责,但这些项目有助于打破心理健康问题的禁忌,鼓励人们积极寻求帮助。荷兰的“@Ease”项目通过同伴支持中心,为轻度至中度症状的青少年提供心理支持,显著改善了他们的社交功能和心理健康状况。多国开展的“MHFA”心理健康急救培训项目,通过培训家长、教师和社会工作者等一线工作者,提高了他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4. 改善心理健康服务可及性:比利时自2009年启动重大心理健康改革,通过建立多学科心理健康网络,为24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快速、免费的心理健康服务,显著降低了心理健康障碍的患病率。远程咨询和在线工具具有更广泛的覆盖潜力,且可能为患者提供更高的保密性。例如,挪威的“PMHC”即时心理健康护理项目,利用远程咨询为症状轻微至中度的个人提供便利。
5. 自杀预防项目:奥地利的“SUPRA”项目和法国的“VigilanS”项目,通过培训一线工作者倾听有自杀风险的人并提供必要支持、保护桥梁与铁路等自杀未遂高发地点、减少枪支和药物等自杀手段的获取途径等一系列综合措施,有效降低了自杀风险,并改善了自杀未遂后的跟进支持,显著降低了自杀重复发生率。
六、未来行动方向:实施最佳实践,加强知识共享
为保障未来几代人的健康、生产力和福祉,各国应积极推行这些经过验证的最佳实践,并强化知识共享,以构建更为完善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1. 践行最佳实践:各国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挑选适宜的最佳实践加以实施。关键要点包括提高低门槛支持的普及程度、借助学校平台实现近乎全覆盖的人群覆盖、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并减少污名化现象,以及制定针对儿童和青少年需求的定制化方案。
2. 强化知识共享:最佳实践的推广与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的规划与资源支持。各国应鼓励实施者分享过往的推广经验,并制定相关指南与标准,以促进最佳实践的顺利推广与实施。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也是推动知识共享的关键途径。
3. 扩充心理健康工作队伍:为提供更多低门槛且专业的治疗服务,需扩充心理健康工作队伍的规模。这包括增加心理学家、精神健康护士、全科医生、精神科医生、社会工作者和职业治疗师等专业人员的数量,并创设新的职业角色,以满足不同需求。
4. 关注新兴影响因素:随着数字环境的不断发展,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面临新的挑战。经合组织将启动一项新项目,以更好地支持政策制定者理解并保障年轻人在数字时代的心理健康。该项目将深入探究数字设备使用、社交媒体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并评估新政策或干预措施的效果。
更多信息请参阅:
编译自:经合组织,2025-04-07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花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