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撬动教育体系中层潜力提升教育成果

发布者:万军恺发布时间:2025-08-01浏览次数:10

教育体系中的“中层”通常指处于学校层级与中央政府层级之间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负责在地方层面执行并监督国家教育政策。他们既是桥梁也是纽带,不仅连接着各所学校,也承接着教育体系整体的战略目标,促进教师、学校与中央教育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许多东非国家已启动本国的教育体系改革,尤其聚焦于课程与评价体系,以期提升学生学习成果。而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经过精心遴选、培训和支持的教育队伍。其中,一个长期被忽视但至关重要的群体,正是中层系统的领导者。近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UNESCO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Planning,简称UNESCO-IIEP)发布报告《发挥中层潜力,提升教育成果》(Leverag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middle tier to improve education outcome)。报告提炼出五大关键信息,系统阐述了中层在教育体系中的核心职能、存在的能力短板,以及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能力评估框架,旨在帮助各国政府更好地强化中层力量。

关键信息一:强大的中层是高效学习体系的关键

报告总结了中层在提升教育成果方面的多重作用,包括:引领学校和教学改进、提供教学领导力、促进专业协作,以及推动基于数据的问责与监督;增强体系协同与衔接,加强中层机构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将政策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实践,推动教育公平,通过具体措施支持教师与校长的工作,帮助薄弱学校,促进成功经验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推动团队合作、校际及区际网络建设,以及分布式领导;提升教师支持与管理,实现教师资源公平配置,将资源投入最需要的领域,并提供激励、指导与专业发展。

关键信息二:对中层运作与成效的认识仍存在空白

具体表现为三方面:

1)对中层结构与人员的了解不足。目前关于中层“是谁、做什么、怎么做”的资料匮乏,对其管理职能的研究也不够深入,缺少有关人员构成、分工及机构运作方式的数据,中层在一定程度上仍是“黑箱”。

2)难以量化中层对学习成果的贡献。缺乏将中层具体实践与学生学习成果建立定量关联的研究,主要原因在于难以明确中层工作与学生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现有研究多为定性案例分析或最佳实践描述,往往因情境特殊或缺乏实证支撑,难以推广。

3)缺乏提高中层效能的成功策略。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分析中层面临的挑战,而对如何解决这些能力短板的探讨较少。

关键信息三:中层需具备的七项核心领导与管理职能

报告识别出中层工作人员应具备七项核心职能,包括:引领教学与学习、管理财务与物资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确保问责与支持、收集与运用数据、促进更广泛的教育共同体参与,以及促进公平与包容。

关键信息四:构建中层能力评估框架

报告提出了一套九个维度的能力评估框架,分别是:契合目标的体制与组织结构、职责与角色清晰、具备能力且积极进取的工作人员、有效的公共财政支持、强大的学习文化、全面的学校改进支持体系、有效利用数据和研究证据、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利益相关者参与、促进包容与福祉的跨部门合作。这些杠杆决定了中层在履行职能时的效能。

关键信息五:需持续系统地收集中层成功策略

报告指出,中层能力评估框架将在不同国家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并最终向公众开放。随着数据的积累及针对中层改进策略的明确,有望让教育体系中这关键一环更加清晰可见,并充分发挥其潜力,从而实现教育改革的推广与持续,最终提升全体儿童的教育成果。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393642

 

编译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2025-07-08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成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