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需要超出学校自身能提供的、更全面的支持,例如在阅读与语言能力培养、技术与职业导向教育、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等方面。在此背景下,德国有大量的校外教育倡议正在发挥作用,它们不仅能更有针对性地促进儿童与青少年学习成长,也能减轻教师负担。2025年10月6日,德国团结民间与经济界以推进整个社会创新力的基金会联盟(Stifterverband)发布《德国教育支持指南》(Kompass Bildungsförderung Deutschland)报告,为德国的教育支持领域提供了全面概览。
《德国教育支持指南》是由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mpany)与德国基金会联盟联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首次全面梳理了德国校外教育支持情况,共收录了130个民间倡议和学生竞赛项目,它们都伴有跨区域影响力的、全面的教育支持方案。目前,这些倡议已惠及100万余名学生。
麦肯锡合伙人、报告合著者埃尔利希(Oliver Ehrlich)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指南,支持由公益组织和教育促进倡议构成的社会创新创业生态圈。过去他们常常默默无闻,但对学校来说却极为重要。我们的目标是显著增加得到教育支持的学生数量。”
通过对跨区域校外教育支持倡议的首次系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教育支持领域多元且区域差异明显:为了提升整体影响力和覆盖面,应有针对地支持那些在跨区域多样性与倡议衔接方面具有潜力的教育倡议。
2.支持重点因学段而异:在小学阶段,项目主要聚焦阅读与语言等基础能力;而在中学及以上阶段,则更注重跨学科能力的培养,如数字技能、大学学习与职业导向指导以及导师制项目等。
3.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融合线下与数字化的混合支持模式,有助于提供深入且个性化的支持。
4.基金会发挥关键作用:基金会在资金供给与教育质量保障中发挥关键作用,并通常伴有明确的成效目标。
教育支持倡议全面实施的关键因素:
若要实现教育支持项目的全面性,应制定清晰的策略,有效展示项目自身价值,以及与学校及资助方(如基金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此外,项目还应精准回应学校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并确保能得到持续稳定的经费保障。对学校而言,建立教师、学生与校外教育支持方之间的稳定合作机制尤为重要。此外,定期评估并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资助项目,有助于实现长期成效。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bildungsklick.de/schule/detail/bildung-ausserschulische-initiativen-schulen
编译自:德国bildungsklick,2025-10-6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孙雨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