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呼吁重构全儿童发展教育体系

发布者:万军恺发布时间:2025-10-16浏览次数:10

近日,英格兰儿童事务专员办公室(Childrens Commissioner)对英格兰所有公立学校和学院进行首次法定普查,并发布《儿童计划》报告。该报告系统呈现了学校在学生出勤、心理健康、家庭环境、特殊教育需求等方面的数据,以及学校为应对这些需求所提供的支持服务情况,首次全面呈现学校在课堂之外如何支持学生及其家庭的全国性图景。

报告指出,尽管过去教育改革提升了整体教学质量,当前儿童支持体系仍面临多重挑战,最核心的问题在于缺乏全面、准确的全国性数据和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尽管学校在教学之外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支持职能,但对儿童所经历的重大生活事件(如留守、寄养等)缺乏系统识别和记录,导致许多需求未被及时发现。卫生机构掌握健康信息,地方政府了解住房状况,而学校却往往无法获取这些关键数据,造成服务割裂与响应滞后。尤其在特殊教育需求领域,支持资源严重不足且分布不均,旷课率高、学业成就差距大,学校被迫成为“最后的安全网”,承担超出教育职责的社会功能。

此外,现有体系依赖偶然因素或个别学校的资源与意愿,导致“居住地决定命运”的不公平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家庭问题等原因曾受社会照顾看护的儿童仅14%进入大学,该数据反映出结构性障碍持续存在。整体来看,跨部门协作缺失、缺乏统一身份标识、以及系统性改革滞后等问题,使得脆弱儿童难以获得稳定、连贯的支持,英格兰亟需构建一个更连通、包容和前瞻性的儿童服务体系。

报告提出重构全儿童发展教育体系的七项建议及实施方式如下:

1. 制定面向所有儿童的国家教育抱负声明

建立以“出勤、参与、成就、卓越”为核心的教育愿景,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进入能满足其需求的学校。加强问责机制,公开学校和地方层面在出勤、参与、成绩和进步方面的数据。将“帮助儿童为未来就业、独立生活奠基”纳入核心方向,尤其关注有额外需求儿童的长期发展。

2. 重新聚焦课堂内外更广泛的额外需求

摒弃“缺陷导向”模式,采用关注全人发展的支持体系。重新定义“额外需求”,除了特殊教育需求,还涵盖安全、心理、健康、学习等多个维度,并建立“额外需求框架”明确各级需求及对应支持措施。推动统一身份识别码的实施,提升数据连通性与服务协调性,让学校更加精准掌握儿童校内外情况。

3. 增强学校获取专业支持的能力

设立针对特殊教育需求和包容性的资金补贴,确保资源向最需要的学校倾斜。为所有学校提供核心普遍服务,如心理健康辅导员、言语治疗师、家庭联络官等。提供更多专业培训,提升教师和支持人员应对复杂需求的能力。

4. 改革法定教育支持体系

推出“儿童计划数字平台”,整合教育、健康与社会照护服务,实现跨部门协作。扩大法定支持范围,使其不仅限于特殊需求儿童,也覆盖面临家庭暴力、贫困、心理健康等问题的儿童。强化早期干预机制,让问题在初期就被识别并响应。

5. 促进地方机会公平

组建跨部门委员会,由地方政府、学校、卫生机构、社工团队组成,统筹制定本地儿童支持策略,如规划特殊学校学位、协调心理健康服务,强化多机构协同保护机制。设立“地方专业支持基金”,由教育、卫生、社会关怀部门联合出资,用于采购高需求服务,比如寄宿制特殊学校、青少年司法支持等,优先保障本地服务的可及性。

6. 重视特殊学校与替代教育的关键作用

在特殊学校、替代教育机构的儿童,只要条件允许,默认回归主流学校,或保留主流学校学籍,并制定明确的“回归时间表”。同时,出台全国统一的替代教育框架,明确每个被排除在校的儿童“从第一天起就有权获得替代教育”,且禁止安置在未注册、无监管的机构。加大对校内替代教育项目的支持,提升其质量与可持续性。

7. 加强学校以外的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所有儿童共享的成果框架,包括接受支持者的学业成就指标。增加社区心理健康支持,设立专项资金保障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为所有儿童提供年度健康评估。构建跨部门的协同支持网络以实现卓越教学。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assets.childrenscommissioner.gov.uk/wpuploads/2025/09/cc-the-childrens-plan-the-childrens-commissioners-school-census.pdf

编译自:儿童事务专员办公室,2025-9-24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石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