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026年高等教育结构性变革四大趋势

发布者:万军恺发布时间:2025-11-18浏览次数:10

教育动力公司(Education Dynamics)近日发布《2026年美国高等教育图景报告》(2026 Landscape of Higher Education Report),聚焦美国高等教育结构性变革趋势。报告指出,高等教育正步入一个结构性变革的十年,波动性将成为常态而非例外。经济不稳定、人口结构萎缩与AI的颠覆性力量交织,向高等教育领导者抛出了核心问题:你的院校将主动塑造未来,还是被动受制于未来?

报告阐述了五个核心要点,剖析2026年及未来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结构性变革与挑战,为院校适配现代学习者需求、对接劳动力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方向与行动建议。

要点一:不稳定的经济与就业格局

从市场整体态势看,劳动力市场呈现需求降温、信心减弱的特征。经历疫情后数年增长,2025年雇主对扩张投资持谨慎态度,导致就业岗位创造放缓,职位空缺从2022年超1100万个的峰值降至不足800万个,标志着劳动力需求显著降温,雇主招聘标准更严格,求职者进入新岗位的渠道收窄。同时,过去四年自愿离职率大幅下降,这一指标表明劳动者信心正在减弱。随着越来越少的劳动者愿意在不确定的职业变动中冒险,多个行业的流动性正在下降。在这种不稳定背景下,一个核心矛盾日益凸显:大学教育与更高就业率之间仍存在强有力的、不可否认的关联,但公众对其价值的认知却在急剧持续下滑。这种认知错位给院校带来了巨大压力,迫使它们重新诠释自身价值。在这个以变革和深度怀疑为特征的市场中,仅仅拥有价值已不足够;必须积极、透明且持续地向每一位潜在学生证明教育投资回报,并向学生、校友、行业和政界等所有利益相关者不断强化这一信息。

要点二:彻底变革的招生环境

招生环境并非简单演变,而是发生了彻底且永久性的变革。2024年秋季的招生数据虽呈现表面增长,但掩盖了深层隐患。2025年秋季是传统年龄段本科生的人口峰值。若当前录取率保持不变,各院校必须做好准备:从2026年开始,传统本科生数量将急剧且持续减少,并将持续一段时期。具有变革精神的领导者已紧急行动,积极吸引并服务此前被忽视的学生群体。这些趋势传递的信号明确且紧迫,要求院校立即采取行动。

生源增长如今由非传统群体驱动。在动荡经济中寻求技能提升的成年学习者、渴望加速学位进程的雄心勃勃的双录取高中生,以及重返校园获取学位的职场人士,已成为招生的核心力量。学位与专业层面的需求也在发生转移。社区学院和证书项目的持续招生增长,凸显了现代学习者对职业匹配度、毕业速度和教育投资实际回报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专业增长集中在医疗、技术和商业等职业导向型领域,而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等传统核心学科则面临收缩。这并非对文科教育的否定,而是明确信号:所有专业都必须回答一个问题——“通往可持续职业的路径是什么?

要点三:AI——影响深远的不可阻挡之力

这场转型最强大的加速器是AI的快速融合。AI并非新工具,其技术已存在十多年,但如今它已成为彻底重塑我们周围世界的颠覆性力量,影响遍及多个层面:它打破了传统招生漏斗,同时改变了教学过程,并重新定义了抗未来风险的职业的本质。

现代学习者已将AI视为获取信息的可靠工具。从学生择校搜索到学业留存,AI已在多个方面产生影响。这一转变正实时重塑营销渠道,使学生旅程成为自主导向、高度个性化的过程。AI与劳动力市场的融合,给院校和学生都带来了额外压力。AI在未来工作中的作用让学生陷入深深的不确定性,他们开始质疑自己选择的领域十年后是否依然存在。这为院校赋予了新使命:提供的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批判性思维、伦理推理和创造力等独特的人本技能,同时构建扎实的AI素养。如今,学位的价值必须以其是否能让毕业生在与智能机器协作的未来中脱颖而出为衡量标准。

要点四:大学价值认知的转变

盖洛普(Gallup2025年趋势报告数据凸显了美国人对高等教育角色的重大文化认知转变。2010年,四分之三的美国成年人认为大学对成功非常重要,而如今这一比例已降至仅35%。与此同时,认为大学不太重要的比例增长了近五倍,从4%升至24%。这一转变反映了在学费上涨、学生债务担忧加剧,以及证书、训练营、学徒制和雇主提供培训等替代路径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人们对学位价值的重新评估。高等教育必须重塑其价值主张,不仅要捍卫学位的相关性,还要将自身定位为终身学习的核心枢纽——适应并帮助学生为未来工作做好准备。

要点五:总结与战略建议

针对上述现状,报告提出多维度战略建议。领导力层面,高校需从三方面转型:专业组合上,投资高需求职业导向专业,淘汰低效项目;定位策略上,整合品牌与招生战略,突出成本、便利性与职业成果;文化建设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价值和成果为导向的文化。

具体行动层面,报告明确十大关键使命:

1.证明成果:维护声誉、公开透明的结果数据,展示职业对接情况,帮助学生理解专业价值;

2.持续营销投资回报:突出可负担性,清晰传达预期和已验证的投资回报;

3.抓住双录取增长机遇:构建结构化的高中学位衔接渠道;

4.掌握成人学习者市场:提供灵活、在线、可叠加的学习选项,配备在职学习者所需的支持服务,帮助他们平衡多重优先级;

5.通过“3c”提升可及性:从成本、便利性和职业成果三个维度满足学习者需求;

6.引领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应用:优化面向人工智能可发现性和人工智能驱动平台的营销,同时将人工智能融入咨询、学生对接和教学过程;

7.重塑弱势学科:围绕适应性和技能获取重新定位文科教育;

8.重新对接辍学群体:通过学分恢复、定制路径和成人优先设计,将4300有大学就读经历但未获学位的群体转化为毕业生;

9.构建证书-职业衔接体系:将短期证书与学位路径对接;

10.倡导政策稳定性:简化资助沟通,推动可预测的资金支持。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www.educationdynamics.com/higher-education-landscape/


编译自:教育动力公司(Education Dynamics),2025-10-20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许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