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通过工作坊加强教师AI素养

发布者:万军恺发布时间:2025-11-24浏览次数:10

全球中小学科技教育图景

编者按:近期,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对于下一步中小学开展高质量科技教育进行了部署,旨在以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为重点,切实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夯实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基础,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从世界各国经验来看,高度重视并系统推进中小学科技教育(STEM教育)是通行做法,通过制定战略规划与宏观政策、实施课程教学与评价改革、加强资源开发和环境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促进科技教育公平发展等,夯实国家科技发展之基。



近期,新加坡来自全岛约 45 所小学与中学的近 100 名教师,近日走进位于大巴窑北的新报业媒体中心,参加《海峡时报》(The Straits Times)举办的 AI 提示工程工作坊,系统学习如何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创作课堂视觉素材。两场工作坊分别于 11 月 11 日及 13 日举行,前者面向中学教师,后者面向小学教师。

在培训中,教师们以新闻报道为基础,通过生成式 AI 创作写实海报、卡通插画与日漫风连环画等多种视觉内容,让时事新闻转化为更具吸引力的教学资源。本次课程由数字化语言教学机构故事实验学院(StoryLab Academy)授课,约两个半小时,重点在于指导教师如何撰写并优化提示词,并示范如何对 AI 生成的图像进行二次编辑,以符合不同课堂需求。

培训现场中,教师们运用 ChatGPT、Gemini 等生成式 AI 工具,以《海峡时报》旗下面向小学生的《小红点》(Little Red Dot)和面向中学生的《IN》杂志文章为素材,为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情境图像和课堂视觉元素。

不少教师指出,随着学生注意力模式的改变,视觉在学习中的作用愈发重要。来自边佳兰小学(Bendemeer Primary School)的教师费奥娜·普拉普塔·乌塔马(Fiona Prapta Utama)表示,现代学生容易分心,生动的画面更能吸引注意力。她认为,借助 AI 创建的图像和情境,不仅能辅助叙事写作教学,也能为多类学习活动提供启发。

来自北源小学(Northland Primary School)的教师谭婉春(Tham Wan Churn)则分享,以往为了寻找或制作教学插图,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在不同平台搜集图像或进行手绘。如今使用提示工程技术生成图像,更能节省备课时间,使教师能把心力集中在课程设计与学生互动上。

此次提示工程工作坊是《海峡时报》年度教师交流与培训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旨在协助教师将新闻与课堂结合,拓展教学素材来源。过去系列活动曾围绕“青少年疲惫管理”“以时事开展价值观教育”等主题,持续推动学校在公民素养与学生发展方面的创新做法。

《海峡时报》学校团队的新闻教育专员德布拉·安·弗朗西斯科(Debra Ann Francisco)表示,AI 与新闻结合,将成为教师的重要教学工具。主办方希望教师通过本次培训,能够更熟练地运用生成式 AI,将真实世界的新闻转化为贴近学生兴趣的课堂视觉内容,使学科学习与现实议题更紧密相连。

来自圣士提反学校(St Stephen’s School)的教师杰拉尔丁·佩雷拉(Geraldine Pereira)也指出,她一直相信 AI 能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关键角色。如今经过系统培训,她更有信心在课程中结合 AI 生成的内容,让学习体验更加有趣、具参与感。

随着生成式 AI 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这类面向一线教师的实务培训,正推动新加坡学校在保持专业教学品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科技教育的创新路径,让数字工具成为提升学习成效的新助力。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www.straitstimes.com/singapore/teachers-learn-to-use-ai-to-create-visual-content-in-sts-ai-prompt-engineering-workshops


编译自:海峡时报,2025-11-13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沈华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