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eutsche Akademische Austauschdienst, DAAD)发布了一份关于与中国学术合作的指导原则的相关指南。这份建议文件以德国联邦政府去年发布的中国战略和对与中国关系的全面评估为基础,经过DAAD内部专家、DAAD成员高校以及中德各方合作伙伴的深入交流后制定而成。
该指南为德国大学在与中国合作伙伴进行合作交流时提供了三项指导原则,每项原则中还包含一些具体的行动建议。总体而言,这些原则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明确自身利益,建立平等关系
在这一原则下,建议采取行动,包括明确定义大学的合作目标、加强中国学生的融入、吸引中国年轻科学家、鼓励德国学生和研究人员参与中国交流计划等。
二、风险最小化,过程透明化
在这一原则下,建议采取行动,包括制定清晰的合作框架、加强“尽职调查”程序的使用、明确共同目标并按规合作等。
三、拓展“中国能力”
在这一原则下,建议采取行动,包括在大学中汇集有关中国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加强研究人员和学生个人的“中国能力”、促进与中国的积极交流等。
德国学术交流中心主席表示:“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功的科学国家,在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许多人类发展带来的危机,例如气候快速变化和物种大规模灭绝,只有在全球范围内与中国合作才能成功应对。” 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发布的合作指南为德国科学界与中国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道路。同时,他们要求德国科学界在科学利益、扩大大学现有的中国专业知识等方面进行更全面的交流,并为建立和发展必要的流程提供可靠的资金支持。
更多信息请参阅:
编译自:德国学术交流中心,2024-01-15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郭梦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