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24届比较教育学硕士论文答辩圆满举行

发布者:王浩 发布时间:2024-05-16 浏览次数:10


515日上午,我院2024届比较教育学硕士论文答辩在联教中心举行。本次共有14位硕士生参加答辩,分三组同时进行。本次答辩邀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董秀华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彭正梅教授、沈伟教授,担任论文答辩主席,12位论文指导导师担任答辩委员,论文答辩会最终圆满完成。



第一组答辩会在101室开展。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董秀华研究员担任本组答辩主席,上海师范大学孔令帅教授、丁笑炯教授、黄兴丰教授和闫温乐副教授担任答辩委员。参与答辩的硕士研究生有杜文奇、朱荣歌、张娅婷和杨文荟。


 


杜文奇的论文“乔伊斯·爱泼斯坦家庭参与式作业模式研究”,以家庭参与式作业模式的兴起与发展为梳理线索,关注家庭参与式作业在美国和中国的实践及其效果,旨在揭示不同文化、教育体系和社会结构背景下家庭参与模式的差异及其对学生的实际影响。基于这些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关于在中国实施家庭参与式作业的优化措施。

 



经无记名投票,答辩委员会一致通过其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杜文奇教育学硕士学位。


朱荣歌的论文“国际视域下青少年财经素养的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围绕青少年财经素养主题展开,运用比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以全球青少年财经素养发展为背景,通过在我国实地调查所得数据,分析我国青少年财经素养现状,为我国开展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提供建议。




经无记名投票,答辩委员会一致通过其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并建议授予朱荣歌教育学硕士学位。


张娅婷的论文“英美国家退役军人从教的经验总结与启示”,总结了美国和英国退役军人从教的政策背景、制度设计和实践效果等,通过文献分析和个案访谈呈现我国退役军人教师培训在相关方面的关键特征与发展状况。最后提出了对我国未来促进退役军人从教的启示与建议。



经无记名投票,答辩委员会一致通过其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并建议授予张娅婷教育学硕士学位。


杨文荟的论文“国际视野下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研究”,围绕泰勒课程开发环节中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与实施,以及课程评价展开论述,通过阐述剖析全球公民国际测评实践与工具,展现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评价的维度与方式。



经无记名投票,答辩委员会一致通过其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并建议授予杨文荟教育学硕士学位。

 

 

第二组答辩会在105室开展。华东师范大学沈伟教授担任本组答辩主席,上海师范大学王洁教授、朱小虎副教授、卞翠副教授和吕杰昕副教授担任答辩委员。参与答辩的硕士研究生有李佳洋、胡睿、申昕、张梦莉和王芮。




李佳洋的论文“新加坡职前教师培养模式研究”,分析了新加坡职前教师教育的发展背景、培养理念和目标、课程体系,探究了新加坡职前教师教育的特色。




经无记名投票,答辩委员会一致通过其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并建议授予李佳洋同学教育学硕士学位。


胡睿的论文“美国‘年度教师’评选项目的传播路径研究”,从传播学视角解读美国“年度教师”评选项目,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对象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美国年度教师评选项目的传播路径。




经无记名投票,答辩委员会一致通过其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并建议授予胡睿同学教育学硕士学位。

 

申昕的论文“OECD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及实践研究”,结合OECD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对其隐藏的价值和实践路径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OECD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实践模式和具体策略。




经无记名投票,答辩委员会一致通过其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并建议授予申昕同学教育学硕士学位。

 

张梦莉的论文“德国中小学生多样性促进政策的政治学分析”,从制定背景、实施路径和实施成效对德国中小学生多样性促进政策展开分析,并从国家与地方的合作等五个方面具体探讨了德国中小学生多样性促进政策的实施路径与成效。




经无记名投票,答辩委员会一致通过其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并建议授予张梦莉同学教育学硕士学位。

 

王芮的论文“美国小学教育硕士课程设置逻辑研究”,通过案例分析和文本分析,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小学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历史、理论、实践三个逻辑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小学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优化方向提出了建议。



经无记名投票,答辩委员会一致通过其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并建议授予王芮同学教育学硕士学位。

 


第三组答辩会在二楼明远厅开展。华东师范大学彭正梅教授担任本组答辩主席,上海师范大学宁波教授、徐瑾劼副教授、俞可副教授和宋佳副教授担任答辩委员。参与答辩的硕士研究生有苏衎、戴钰婷、魏肖宇、施若蕾和赵星妮。




苏衎的论文加拿大海外学校办学模式研究,梳理并分析了加拿大海外学校的办学模式,从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投资渠道和管理机制四个要素组剖析加拿大海外办学的特点,对中国的基础教育海外办学提出了启示和建议。




经无记名投票,答辩委员会一致通过其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并建议授予苏衎同学教育学硕士学位。

 

戴钰婷的论文差异化教学的国外研究与本土实践,探讨国际上差异化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结合国内差异化教学的课堂观察,比较分析本土课堂中差异化教学的实施现状、条件与阻碍等。




经无记名投票,答辩委员会一致通过其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并建议授予戴钰婷同学教育学硕士学位。


魏肖宇的论文坦桑尼亚数学教师教育者在跨文化网络情境中的学习:参与者个人反思的视角,以 坦桑尼亚数学教师教育者研修班培训项目作为案例,分析项目学习者跨文化网络中的教学反思类型、反思水平及影响因素。




经无记名投票,答辩委员会一致通过其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并建议授予魏肖宇同学教育学硕士学位。

 

施若蕾的论文短期海外交流项目对教师跨文化能力的影响研究——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为例,借助跨文化能力模型,从态度、知识、技能和批判性文化意识四个维度考察51位中国教师跨文化能力及影响因素。




经无记名投票,答辩委员会一致通过其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并建议授予施若蕾同学教育学硕士学位。


赵星妮的论文三螺旋理论视域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与地区微证书发展研究,聚焦在终身教育领域的微证书制度,从国家、高校、产业三个维度,分析了欧盟、美国与新西兰的微证书制度发展与模式。




经无记名投票,答辩委员会一致通过其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并建议授予赵星妮同学教育学硕士学位。


此去繁花似锦,前程灿烂辉煌。祝贺所有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的硕士生,祝福各位毕业生前途光明,祝愿大家在新的起点上奋发有为,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电子邮箱:riice@shnu.edu.cn 电话:021-64321029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81号教苑楼A座1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