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路艰辛,怀梦前行——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国际STEM教育志愿者团队赴坦首周活动

发布者:王浩 发布时间:2024-07-23 浏览次数:10


2024715日凌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以下简称“联教中心”)国际STEM教育志愿者团队(以下简称“志愿团”)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集结完毕,整装待发。在经历了约13小时的飞行后终于抵达耀眼夺目的“东非明珠”——坦桑尼亚。



上海集结团队成员从左至右依次为:中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协调人丁若曦博士;上海市洋泾菊园实验学校数学教师成懿君老师;技术专家王浩老师;项目STEM教育专家沈轶骅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胡奇;复旦附中国际部数学教师张闵雪老师;以及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生成佳蕾。另,项目首席专家黄兴丰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张运吉与硕士生朱佳雯与大部队在转机地汇合,共同前往坦桑尼亚。

经过一晚的休整,716日一早,志愿团前往戴阿蒙德小学和奥林匹亚小学观摩坦桑尼亚的数学课堂,并开展数学教研活动。两校校长热情地欢迎了志愿团的到来。戴阿蒙德小学的数学教师萨姆韦尔·法拉吉(Samwel Faraji)讲授了《绘制饼图并解释信息》,奥林匹亚小学的数学教师詹姆斯·豪勒(James Haule)讲授了《质量单位的乘法》。这两节课的质量得到了上海团队的一致肯定。在课后教研活动中,中坦数学教师对两节课的数学任务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分析,双方教师畅所欲言,讨论热烈。


 


在教研活动中,丁若曦博士为前来参与交流的坦桑尼亚中小学教师介绍了中坦项目聚焦“教研组”设计的学习内容与展开的活动形式。黄兴丰教授与朱佳雯同学则共同为坦桑尼亚教师介绍了上海数学教学的特色之一“变式教学”(Variation)。通过展示相关概念与具体案例,他们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变式教学”在实际课堂中的应用,使坦桑尼亚教师们对这种上海数学教学法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双方教师在互动中积极探讨,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与心得,进一步加深了中坦两国教育工作者的相互理解与协作发展。


 


717日全天,志愿团在戴阿蒙德小学工作。复旦附中国际部数学教师张闵雪为戴阿蒙德小学的学生们讲授《饼图的初步认识》一课,这也是本期志愿团首次在坦桑尼亚展示上海数学课。张闵雪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让学生们初步掌握了饼图的概念以及饼图中的百分比所表示的含义。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氛围热烈,展现了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课后,张闵雪老师进行了详细的说课,深入剖析了教学设计、课堂实施与教学变化的每个环节。张运吉同学则为坦桑尼亚教师详细介绍了课堂观察表的细则,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讲解,以便帮助教师们更好理解与运用这一工具。在随后的教研活动中,坦桑尼亚教师们根据课堂观察表积极提问、热切讨论。


 


718日,志愿团前往坦桑尼亚国家教育研究院参加本期志愿活动的开幕式。坦桑尼亚国家教育研究院院长孔巴(Aneth Komba)博士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上海团队,并在致辞中强调了中坦教师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期待通过此次交流,能够带动更多当地学校投入建设在职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黄兴丰教授则对孔巴博士的欢迎、四所参与学校的鼎力支持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随后,坦桑尼亚国家教育研究院代理院长戈德森·莱马(Godson Lema)为志愿团讲解了坦桑教育改革现状。四所新加入本项目活动的学校校长为志愿团讲解了学校基本情况与教研活动现状。丁若曦博士为新加入本项目的坦桑学校介绍了中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背景与实施情况、往期交流成果、本期活动日程。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生成佳蕾则为坦桑教师详细讲解了本期志愿团活动期间发放师生问卷的细则。


 


719日全天,志愿团在达累斯萨拉姆市工具中学开展数学教学与教研活动。首先,沈轶骅博士为工具中学的学生们讲授《直角坐标系:数对》一课。沈博士通过图示、实例和互动练习,使学生们直观地理解了直角坐标系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中坦数学教师对本节课所教授的数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与讨论。教师们具体分析了沈博士在教学中所关注的内容本质及运用的互动教学方法。坦桑教师对沈博士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方式表示赞赏,同时也提出了改进建议,例如给学生提供更为清晰的教学指令,以及适当减少教师在课堂中的话语比例,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机会。这些反馈和建议为双方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供稿:张运吉


电子邮箱:riice@shnu.edu.cn 电话:021-64321029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81号教苑楼A座1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