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日本AI战略会议与AI制度研究会近日发布《AI战略2025中期总结》,明确提出以“构建全球最易开发与应用的AI生态”为目标,平衡技术创新与风险管控,并推动国际协作,塑造可信赖的AI治理框架。
报告指出,AI技术虽能为日本经济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但公众对AI的信任度较低。在有关AI风险与安全性意识调查中显示,仅13%的日本民众认为“现有法规足以保障AI安全使用”,77%的人呼吁有必要加强AI监管。与此同时,企业端同样面临困境,据日本总务省发布的2024年版《信息通信白皮书》显示,日本企业AI应用率(46.8%)显著落后于美国(84.7%)和中国(84.4%),透明性不足、技术“黑箱化”及伦理争议等问题制约了技术落地。与此同时,生成式AI的滥用已引发多起诈骗、虚假信息传播事件,甚至威胁国家安全,凸显制度建设的紧迫性。
为破解困局,日本提出“创新与风险治理双轨战略”。在创新层面,政府将加速数据、算力等基础设施投资,扩大与国际科研机构(如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合作,并通过“下一代AI人才培养计划”缓解人才短缺。同时,鼓励企业整合第三方AI技术开发服务,以认证制度提升市场对安全AI的信任,推动医疗、防灾等关键领域的应用突破。
风险管控方面,日本强调“透明性”与“责任追溯”。AI开发者需共享风险评估信息,推广“电子水印”“内容溯源”等技术标记AI生成内容,防止虚假信息扩散。法律框架上,沿用《个人信息保护法》《著作权法》应对侵权问题,并完善《AI事业者指南》等软性规范,明确开发、提供、使用各环节责任。针对重大事故,政府将建立强制报告机制,要求企业披露系统性风险,并向公众发布实时警示。
此外,日本正积极主导AI国际规则制定。作为2023年G7轮值主席国,其发起的“广岛AI进程”已吸引55个国家参与,共同出台《国际行动规范》,聚焦生成式AI的伦理与安全。此外,新设立的“AI安全研究所”(AISI)将协同ISO等组织推动技术标准兼容,确保日本制度与国际规则无缝衔接。报告强调,日本不仅要成为技术应用者,更需成为全球AI治理的“规则输出者”。
与此同时,为提振社会信心,日本要求政府率先垂范。中央与地方机构将扩大AI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例如优化行政流程、提升灾害响应效率等,但涉及社会保障、司法决策等敏感领域时需严格评估风险。神户市等地方政府已先行试点,通过地方性AI条例探索应用边界。此外,政府计划出台《AI采购指南》,引导企业开发合规技术,并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推动安全认证普及。
根据规划,日本将于2025年内完成AI专项立法,重点覆盖生命健康、基础设施、国家安全等高危场景。法案将采用“动态监管”思路,允许随技术演进灵活调整规则,避免过度限制创新。AI战略会议主席松尾丰表示:“我们的目标不是简单复制他国模式,而是在人权保障与技术中立原则下,打造既能激励创新、又能抵御风险的制度标杆,为全球AI治理提供‘日本方案’。”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www8.cao.go.jp/cstp/ai/index.html
编译自:日本内阁府,2025-02-04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于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