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教育变革与“固本培元”行动

发布者:万军恺 发布时间:2025-03-20 浏览次数:10

编者按: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讲到:“现在,一方面,有了智联网、人工智能,教育的工具和方法会发生变化,学生能力培养会有变化,这些正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启智、心灵的培养和基本的认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不能放松的。基本功还得有。”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论述了全球数字教育变革与传统基本教育的关系,尤其强调“教育,不能把最基本的丢掉”。放眼全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欧盟等国际组织,以及世界主要国家,近些年都在不断反思数字时代全人的培养,反思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确保人的基本学习与基础技能获得,反思数字技术如何在教育场景中更好被善用,并出台了诸多政策与行动计划,旨在消除“技术依赖性文盲”,避免数字滥用对学生的有害影响,加强学生数字化时代的“元能力”培养,更好地平衡教育领域技术应用与基础能力培养。

 

世界银行推进全球基础学习契约行动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教育强国建设的“八大体系”,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是其中国重要一环。AI为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推动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实现,但同时也给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等带来了挑战。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和委员提出主张:大智能时代,基础教育一定要打好学生的素养基础,关注学生的情感和社交发展,为它们提供一个支持和包容的学习环境。世界银行作为全球发展和教育领域的重要机构,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全球基础教育的普及与提升。通过分析其在基础教育领域内的多项行动举措,为我国如何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基础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一、设立基础教育契约信托基金

基础学习作为终身学习的基石,涵盖基本的识字、算术能力以及可迁移技能。若学生缺乏基础学习,在学校教育阶段乃至步入职场后,往往难以实现长远发展。具体而言,离校后他们无法积累推动个人职业进步与经济增长所需的人力资本,亦难以掌握成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公民、构建健康繁荣家庭必备的技能。尤为关键的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若缺失基础识字能力,极有可能引发贫困与脆弱性的代际传递。阅读作为一项基础性技能,所有儿童理应在 10 岁前具备。“学习贫困”(Learning Poverty,简称 LP)这一概念,指的是10岁儿童无法阅读并理解简单文本的现象,该学习贫困衡量标准由世界银行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联合制定。

基础学习契约(The Foundational Learning Compact,简称FLC)是世界银行多方捐助者共同设立的综合性信托基金,其覆盖范围包括幼儿、小学及中学教育阶段。该基金旨在为各国及全球系统性、持续性地改善教育体系的努力提供支持。自2020年成立以来,FLC始终致力于助力各国加速基础学习进程,强化教育体系建设,以获取更优的学习成果。FLC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行动,提升基础学习成效,进而缓解学习贫困(LP)问题,即降低10岁儿童中无法阅读和理解简单故事的比例。FLC凭借约334亿美元的融资,在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支持工作。同时,它还支持开发全球公共产品,如创新工具、证据与数据以及分析等,并提供技术援助以推动基于证据的干预措施的实施,从而促进学习成果的提升与教育系统的改革。

基础学习契约信托基金包含一系列精心设计、旨在改善学习成果的针对性计划与活动,具体如下:(1)加速器计划;(2)学习测量与数据活动;(3)为教师提供支持;(4)协助各国政府及团队解决教育技术整合问题;(5)教育政策学院,其涵盖基础学习(包括学习评估和读写能力)、全纳教育、教师支持、教育技术以及早期儿童教育等内容。

二、积极推动基础学习行动承诺

202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近六成儿童受到学习贫困的影响,这意味着他们在十岁时无法阅读和理解简单的文字。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这一比例估计为七成儿童。而在疫情的影响之下,这场学习危机加剧。为应对全球教育危机,联合国秘书长召开教育变革峰会,发起全球倡议“基础学习行动承诺”(Commitment to Action on Foundational Learning),敦促世界各国政府和教育利益攸关方支持致力于基础学习行动,确保所有儿童,包括最边缘化的儿童,都能接受基础学习,充分发挥潜力并参与社会生活。世界银行作为行动代表之一,积极推动承诺的落实。这一承诺承认基础学习是所有其他学习、知识和高级技能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各国和全球教育界在最高政治层面展示承诺、确保所有儿童基础学习、实施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4下目标政策的重要方式。

确保基础学习是教育变革的关键要素,10 岁儿童无法理解阅读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总体质量的指标之一。基础学习为儿童和青少年通过教育获得的其他所有学习、知识和高级技能奠定基础。基础教育行动承诺涵盖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1)承诺在学习水平较低地区采取紧急且果断行动,确保所有儿童,包括最边缘化儿童,得以发展基础学习,充分发挥潜力。

2)承诺到2030年,将全球10岁以下无法阅读和理解简单文本的儿童比例减少一半,这要求每个国家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4

3)为确保恢复和加速学习,立即行动,让所有儿童,尤其是边缘化女童入学并留校;增加补习和追赶学习机会,依据儿童现有学习水平教学;支持教师,提供所需工具;关注每一位教师和儿童的健康、营养与心理健康。

4)共同努力缩小教育资源差距,通过投资、技术和其他改革,有效推进基础学习。

三、成立参与基础教育学习联盟

世界银行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国际开发署等组织机构合作合作,于2022年成立了基础学习联盟(The Coalition for Foundational Learning),倡导并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基础学习。世界银行与这些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和支持“基础学习行动承诺”,致力于实现到2030年将全球10岁以下无法阅读和理解简单文本的儿童比例减半。

基础学习联盟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帮助各国获取和使用数据、设定雄心勃勃的目标并实施实现计划,迅速加快降低全球惊人的学习贫困率的进程。该联盟的成立,旨在汇集合作伙伴,共同致力于改善所有人的基础学习更快地推动教育变革。基础教育学习联盟有以下三大支柱内容。

1)协调对中低收入国家的支持,实施一致的基于证据的解决方案,以改善基础学习计划的实施。

2)支持各国监测学习进展并提高学习数据的可用性。

3)支持战略倡导和交流,呼吁批准和执行行动承诺,为政策变革创造有利环境,并帮助推动实施问责。

迄今为止,联盟成员共同生成并传播新的全球证据与指导,如全球教育证据咨询小组报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优先考虑学习》、《学习贫困状况:2022年更新》以及《加速学习恢复:解决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习损失的指导说明》。举办高级别活动,争取高层对基础学习(FL)的公众支持。如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哥伦比亚)举行的基础学习和恢复高级别会议。联盟合作伙伴工作人员定期召开会议,促使政府应对学习危机,提高外语项目实施的质量与效率。

四、实施基础教育行动计划

由世界银行下属国际开发协会(IDA)与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资助的区域项目一项全新计划——“推进创新方法促进学习”(AIM4Learning)计划,致力于扩大东部和南部非洲地区基础教育的公平入学机会,预计惠及 7000 多万儿童,资金规模达15.4亿美元。AIM4Learning 计划旨在借助最新的创新成果与技术提升教育质量,助力学校入学规模的快速拓展。该计划基于四大核心支柱构建:变革学习空间、打造高效教师队伍、强化教育系统与融资机制、鼓励跨国合作。计划将着重推广具有成本效益的创新举措,主要涵盖以下方面:(1)运用数字技术为在校及失学儿童提供支持;(2)重新规划学校的学习组织形式;(3)完善教师管理与问责机制;(4)加强课程与评估体系建设;(5)通过权力下放和高效的学校管理强化教育治理。而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此计划将助力该地区国家降低辍学率、提高毕业率,并优化基础教育资金配置。

在过去20年里,东部和南部非洲各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政府教育支出的增加推动了入学率的迅速提升,其中女童入学率增长尤为明显。然而,尽管有进步,该地区仍深陷日益严峻的学习危机之中:教育成果持续低迷,新冠疫情及其他近期冲击更是进一步拉低了学习成效。目前,在 AIM4Learning 计划所覆盖的国家里,仅有11%的儿童在10岁前能够阅读并理解简单文字,1400万处于基础学龄的儿童失学。该计划目标明确,力求到 2034 年将失学儿童数量减半,降至700万。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www.worldbank.org/en/programs/foundational-learning-compact/overview

https://www.worldbank.org/en/topic/education/brief/foundational-learning


编译自:世界银行,2025-03-13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李滢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回归基础”政策与实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世界教育领域的领航者,其教育政策和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日渐潮流的数字化时代让教科文组织持续关注着人工智能等数字工具的发展,鼓励并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同时,教科文组织也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保持着中立清醒的态度,强调基础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教育的人本属性。

一、平衡传统课堂与数字工具:强化混合式学习框架

20249月,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六大支柱:通用框架》(Six pillars for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a common framework)文件,该文件明确提出,技术应“增强而非取代”传统课堂。教科文组织通过该文件表示,数字工具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教师主导的面对面互动仍是教育的核心。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六大支柱:通用框架》文件中,六大支柱分别是:(1)协调与领导力:要求各国建立以“人本数字化”为核心的愿景,并通过政府、企业和学校等多方协作制定战略;(2)连通性与基础设施:强调为所有教育机构覆盖稳定网络系统和可负担的硬件设备;(3)成本与可持续性:呼吁推动普惠性投入,加大对技术应用的投资,制定例如通过公开许可资源降低运营成本等的长期资金规划,确保技术发展红利惠及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学生;(4)能力与文化:强调将数字素养纳入课程体系,并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帮助教师将数字素养与传统教学能力相结合,推动如STEM教育的跨学科整合,避免技术错误地替代教师;(5)内容与课程:倡导将数字工具融入本土实际案例,要求数字资源必须与学科基础能力相结合,让数字教材与课程标准对齐,以确保开放性和包容性,从而帮助学生在提升数字素养的同时,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分析等传统能力;(6)数据与证据:要求技术应用以以人为本为核心,推动数据驱动的教育决策,让数据驱动决策需服务于教育目标,确保公平性和质量提升,避免过度量化从而忽视人文关怀。

此外,《全球数字契约》(Global Digital Compact)等文件的陆续发布,表达了教科文组织呼吁弥合数字鸿沟的期望,要求推动多方合作,遵循“教师主导、技术赋能”原则开发混合式教学方式。同时,教科文组织强调教育技术以公平和质量为导向,支持各国和地区,特别是小岛屿发展中国家(SIDS)和最不发达国家(LDCs)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传统教学与数字工具的互补,缩小数字鸿沟。

二、重构师生关系:数字时代的“人本化”教学

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教育监测报告:技术运用于教育:谁来做主?》(2023 GEM report: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a tool on whose terms?)为数字时代教育转型提供了“人本化”框架。该报告指出:师生互动不可被技术异化。教科文组织认为,技术应服务于师生关系的深化,而非替代人际交流。

首先,报告强调技术应用当以学习者为中心,让技术应用始终围绕学习者的根本利益,支持基于人际互动的教育本质,而非替代师生或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同时,要警惕技术异化的风险,如过度依赖标准化测试工具或算法推荐内容,削弱教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

其次,报告认为需关注农村及弱势群体获取技术资源的平等性以保障技术的可及性与公平性;需建立严格的在线教育平台监管机制,以保障算法透明性,保证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需通过将AI伦理、数据隐私等内容纳入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等方式,帮助教师完成从知识权威者到引导者的角色转型。

可见,教科文组织秉持着技术定位清晰化、能力培养结构化以及伦理治理制度化的思路,将数字工具作为传统课堂的延伸,呼吁将编程、数据分析等新技能嵌入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并通过《全球数字契约》等政策和实践活动,建立跨国监督机制,防止技术侵蚀教育本质。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www.unesco.org/en/articles/launch-common-framework-guide-digital-transformation-education

https://www.un.org/global-digital-compact/en


编译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全球数字契约官网,2025-3-13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刘子靖

 

美国AI创新峰会发布“以人为本”的AI指南

随着AI这项技术的不断告诉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帮助学生做好准备,理解并使用这些工具。在华盛顿州,教育工作者已经在学校中整合了AI辅助技术,并鼓励学生也这样做。为学生、教育工作者和学区管理人员提供所需的资源和工具,帮助师生了解如何有效、合乎道德和安全地使用这些技术。AI工具的快速发展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重新思考学生学习方式的机会。华盛顿州教育领导者指出,随着我们对这种变化的接受,重要的是要记住人类的思考和理解是AI的关键。这种“人-AI-人”的AI方法将我们的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置于与AI互动的起点和终点。

在此背景下,2025 AI创新峰会发布了第三版《K-12公立学校以人为本的AI综合指南》,为AI的道德考量提供了指导。该峰会为学区董事会成员、管理人员、教育工作者和IT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探讨AIK-12教育中的应用的机会。

第三版《K-12公立学校以人为本的AI综合指南》指出以人为本的AI方法以及以人为本的AI学习环境总是从人的输入和探究开始,并以人的反思和编辑结束。它应该优先考虑学生、教师和管理者的需求、能力和经验。教育领导者可以通过考虑以下因素来支持以人为本的学习环境:1.通过帮助学生理解AI在各个领域的概念、应用和意义,并使他们能够使用AI作为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来培养学生的AI素养。2.通过保护数据的隐私和安全,解决潜在的偏见和危害,以及促进数字公民意识和责任,确保AI的使用符合道德、公平和安全。3. 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支持,帮助他们将AI融入教学、课程和评估,并促进他们在AI方面的合作和创新。4.AI解决方案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应用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例如让利益相关者参与设计过程、测试和迭代解决方案,以及评估影响和结果。5. AI解决方案与最佳实践和学习原则相结合,例如支持学生自主性、促进合作、加强反馈和促进批判性思维。6.避免仅依靠AI检测工具来检查学生是否抄袭。这些工具通常使用的数据对多语言/英语学习者不利。

在学生学习中应用AI或将AI整合到学生学习中时,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AI在学习旅程中的使用方式和程度。通过一下这些路径,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塑造AI教育体验:1.与学生共同创建和分享AI决策规则/示例规则。2. 支持学生使用以人为本的AI3. 让学生能够利用AI来理解、反馈和反思。4. 支持学生批判性地思考AI在学习之旅以及为大学、职业和生活做准备中的作用。5.授权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的学生使用AI来个性化和增加他们的学习机会。6.整合符合年级和学科教学的道德和批判性思维活动。7. 使用AI进行差异化教学和评估,包括智能辅导系统,该系统支持文本到语音转换、翻译、个性化学习和探究式学习。8.与行业合作更新和整合学习标准,帮助学生为未来工作做好准备,包括职业和技术教育计划中的工作。

此外,AI政策必须促进公平、包容地使用AI。教育政策制定者必须关注AI的使用能否增加公共利益,并重视增强那些来自历史上被忽视社区的学生能力。重要的是,政策应设计为加强以人为本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并尊重道德规范和标准。AI政策和使用应旨在改善每个学生的学习,增强教师的能力,并加强学习管理系统。在指定以人为本的AI政策时,需将人类智慧和责任纳入AI使用政策。所有AI的使用都应始于人类的洞察力,并以此为终结。

《指南》特别强调,以人为本的AI政策必须规避偏见和错误信息。AI生成的内容基于可能包含偏见、错误信息或其他不准确之处的数据集或数据模型。由于AI系统不具备思考或验证准确性的能力,在学术工作中考虑AI输出结果前必须先验证AI的结果以确保其来源可信。此外,AI必须保证所有用户安全与尊重,用户不得使用AI工具制作误导性或不适当的内容,不得未经许可使用他人肖像,也不得伤害人类或整个社区。并对学校提出这一点也纳入学生行为准则或欺凌/网络欺凌/骚扰政策的考量之中。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ospi.k12.wa.us/student-success/resources-subject-area/human-centered-artificial-intelligence-schools


编译自:Washinton Office of Superintendent of Public Instruction2025-02-05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周诺男

 

 

新西兰“回归基础”教育优先行动

20244月,新西兰教育部长埃里卡.斯坦福(Erica Stanford)概述了六项教育优先事项,旨在打造一个世界领先的教育体系,为新西兰儿童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基础。这些优先事项围绕着志向、成就和成果这三大核心展开,目标是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学习中获得启发并积极参与,从而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并获得有助于深造和就业的技能与资格。然而,新西兰的学业成就统计数据持续下滑,这一趋势反映出学校体系并未能惠及全体学生。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新西兰政府需要做出根本性改变,包括回归基础(back to basis)。

在此背景下,新西兰政府提出了以下六项教育重点:(1)更清晰的课程设置:建立以学习科学为基础的知识丰富的课程体系;(2)改进读写与算术教学方法:在早期读写和数学教育中实施循证教学;(3)更智能的评估与报告:采用一致的方式来监测学生的进步和成就;(4)提升教师培训质量:培养未来的教师队伍,包括领导力发展路径;(5)加强学习支持: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干预措施;(6)更大程度地利用数据:利用数据和证据推动学生学业成就的持续提高。

这些教育重点聚焦于提高学业成就,反映了新西兰政府在教育领域已经做出的改变,包括要求小学和初中每天进行一小时的阅读、写作和数学教学,以及禁止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新西兰教育部设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即到203012月,让80%的八年级学生的阅读、写作和数学能力达到或超过其年龄段的预期课程水平。新西兰打算与毛利教育代表和组织合作,共同制定一个毛利教育工作计划。初期,将重点提高学业成就、出勤率和参与度。对于家长来说,这些重点将让他们相信,他们的孩子正在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这将为他们的未来在深造或就业方面取得成功奠定基础。最终,这将形成一个教育体系,让所有学生无论住在哪里都能获得高质量的学习和技能以取得成功,并在需要时提供基于证据的支持和干预措施。

新西兰正在实施多项工作计划,以落实优先事项并实现成就目标。这些计划包括:(1)实施“让数学发挥作用”(Make It Count)数学行动计划来解决数学成绩问题。新西兰政府于20248月宣布了一项针对数学成绩下滑问题的《数学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四项关键措施提升学生的数学表现,四项措施具体包括加速实施新的数学课程、改进评估机制、提升教师能力以及明确学校和教师的期望;并确保到203012月有80%8年级学生在阅读、写作和数学方面达到或超过相应年级的课程水平。根据2023年《课程洞察与进展研究》(Curriculum Insights and Progress Study,简称CIPS)的数据,新西兰仅有22%8年级学生在数学方面达到或超过相应年级的课程水平。为此,政府计划在2025年第一学期引入一套全新的、基于结构化数学方法的知识密集型数学课程,覆盖0-8年级学生,并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支持。同时,政府将投入2000万新西兰元用于现有教师的专业学习与发展培训,并提高教师培训的数学入学要求。此外,从2025年开始,小学将每年对学生进行两次数学评估,并为明显落后的学生实施小班干预措施。通过这些举措,政府希望扭转数学成绩下滑的趋势,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支持,为新西兰的未来发展培养具备数学能力的人才。(2)提出加速学生在口语、阅读、写作和数学学习方面的教学实践和干预措施。20247月,由新西兰教育部委托,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发布《加速在口语、阅读、写作和数学方面的学习》(Accelerating Learning in Oral Language, Reading, Writing and Mathematics)报告,总结了加速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和干预措施,并强调了在新西兰教育背景下进一步研究和实施这些策略的重要性。报告发现,明确和系统的教学方法在所有学习领域(口语、阅读、写作和数学)中均被证明是加速学习的重要方式,而小班教学(每周4-5次,每次20-30分钟)至少持续11周被认为对大多数学习者有效。此外,技术增强的评估和教学方法对年轻学习者显示出潜力,而教师的持续专业发展对于成功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至关重要。(3)以儿童学习科学为基础,实施结构化的识字教学方法。2024年预算为结构化识字教学提供了资金,涵盖专业学习、课堂资源和评估等方面。(4)在2024年第一学期,新西兰引入了“每天一小时”的教学要求,以确保有专门的时间用于教授阅读、写作和算术。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www.education.govt.nz/bulletins/school-leaders/18-02-25#paragraph-10048

https://newzealandcurriculum.tahurangi.education.govt.nz/accelerating-learning-in-english-and-maths/5637255598.p

https://www.beehive.govt.nz/release/education-priorities-focused-lifting-achievement

https://www.education.govt.nz/news/government-announces-make-it-count-maths-action-plan

 

编译自:新西兰教育部;新西兰政府官网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施晨莺

 

 

加拿大重视学生“元能力”培养

ChatGPT生成代码、AI绘图工具普及的当下,全球基础教育正经历“工具革命”与“能力危机”的双重冲击。OECDPISA2022数据显示,2022年加拿大15岁学生中18%未达基础阅读水平,而能运用AI工具完成复杂任务的学生中,43%无法独立验证信息来源可靠性。这种“技术依赖型文盲”现象揭示,当技术工具替代了基础认知劳动,学生的元能力(Meta-Skills)培养成为教育核心命题。在日益数字化、文本中介化、信息丰富且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学生需要进行信息识别、理解、解读、创作和交流的手段。

大略省为加强基础学科教育,于2023年实施了《更好的学校和学生成果法案》(Better Schools and Student Outcomes Act, 2023),将安大略省的教育体系重新聚焦于学生成绩,优先考虑动手学习和阅读、写作和数学技能的培养。针对核心学科能力进行课程改革,修订1-9年级语言课程,增加对阅读、写作及批判性思维的专项支持,同时融入数字媒体素养教学;推出10年级“数字技术与世界变化中的创新”课程,教授编码、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等实践技能,培养技术领导力;数学课程引入编程与个人理财模块,并通过“数学行动成就计划”(Math Action Achievement Plan)投入7100万加元,部署300名数学教练,提升课堂数学能力。另外,安省每年拨款1250万加元,为幼儿园至小学二年级学生提供早期阅读筛查,并配备700名识字教育工作者支持能力落后学生。通过省级学生成绩优先事项,要求学校董事会定期报告教育质量与问责办公室(EQAO)测试成绩进展,确保数据透明化

多伦多教育局发布的《读写策略(2024-2028)》(Literacy Strategy 2024-2028)旨在通过系统性改革应对后疫情时代学生读写能力下滑的挑战,并呼应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文件强调“读写能力是基本人权”,是学生学业成功、社会参与及终身发展的基石。该战略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读写定义为基础,涵盖传统读写、数字素养、媒体素养、文化素养等多维度能力,并融入社会情感学习(SEL)与批判性思维培养。2024年读写战略将“抗数字干扰力”列为关键指标,要求小学生每日纸质阅读时长不低于30分钟,并通过“认知脚手架”训练(如无网络环境下的问题拆解)强化深度思考能力。这种数字+传统的双轨模式,正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字时代基础学习能力框架”的本土化实践。政策提出早期读写(幼儿园至3年级)要夯实语音、词汇、阅读理解等基础技能,通过家庭共读与早期干预缩小差距。基础教育全学段(K-12)提升口语表达、阅读流畅性及跨学科应用能力,注重文化响应式教学,例如,开发反映学生多元身份的教材(如原住民文学课程),融入本土语言与文化叙事。对于9-12年级,强化学术写作与功能性读写,确保学生具备升学或就业所需技能。平衡技术赋能,推行“混合式读写”课程(如纸质阅读+数字创作),限制低龄学生屏幕时间,优先传统互动教学。

数字时代下的回归基础其实是要培养“全素养学习者”,批判性思考、创造性沟通。通过阅读、写作与沟通分析复杂问题,反思社会不平等。运用多模态工具(如数字媒体、艺术表达)传递观点,推动社会变革。同时作为负责任的数字公民,安全、合法、道德地使用技术,尊重多元文化并参与社会协作。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www.tdsb.on.ca/annualreport2024/Stories/Literacy-for-lifelong-learning

https://news.ontario.ca/en/release/1003433/ontario-preparing-students-for-success

https://www.ola.org/en/legislative-business/bills/parliament-43/session-1/bill-98

 

编译自:安大略省政府,2023;多伦多教育局,2024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冉冉

 

 

 

巴西政府有效管控青少年数字设备使用

20252月新学年开始以来,随着中小学电子设备使用规范相关法令的推行,巴西全国4700万名中小学生的校园生活经历了巨变。法律规定除在教育人员指导下且用于教学目的时,学生在校园内无论上课或课间休息的任何场景,都禁止使用各种形式的个人便携式电子设备。巴西媒体对部分中小学生及教育管理人员展开了走访调查,受访学生表示,尽管在与家人联系时稍有困难,校园氛围明显发生了积极变化,比如课间休息时,学生们恢复了传统的集体游戏方式,同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在校时的信息焦虑。授课教师提到,由于无法拍照黑板笔记,学生在上课时也更加集中注意力,课堂互动有所增多。学校管理人员指出,在禁令实施初期管理学生手机存在一定困难,但常态化后总体上得到了学生家长的支持,学生日常行为的攻击性也有所降低。

手机禁令初见成效之时,该法令也引发了巴西教育界关于如何监督青少年使用数字设备的广泛讨论。青少年长期沉浸在数字环境之中易养成久坐的生活方式,还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严重时可引发自残。有学者表示,如今个人便携式电子设备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使得访问互联网内容成为了青少年的个人行为,给成年人的监督带来了很大困难。311日,巴西联邦政府发布了由多部门联合编写的《儿童、青少年与屏幕:数码设备使用指南》(Crianças, Adolescentes e Telas: Guia sobre Usos de Dispositivos Digitais),指明了数字化生活方式为儿童和青少年带来的机遇和危害,解析了数字平台的商业运作模式,并综合巴西已有的青少年数字保护相关法律和政策,重点针对家庭环境中的数字健康给出了指导。

该指南首先明确了成年人在指导和监督青少年行动中的渐进性、自主性原则,即尊重儿童和青少年能力的逐步发展,予以数字体验自主权。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或青少年的身心水平、社交需求、自制能力各异,成年人监督的最好方式是通过家庭成员的集体沟通与青少年达成协议,结合每个青少年的个性需要,培养其自我管理习惯。该指南指出,仅仅规定每日使用数字设备的限制时长,或将内容监管依赖于一些数字平台提供的监测工具是远远不够的,并不能真正控制青少年的互联网行为。因此,该指南给出了对家长的具体建议,包括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设定家庭规则限制、鼓励户外活动、培养更多兴趣爱好、积极互动交流数字内容、支持数字设备的创造性使用、必要时寻求学校及专业人士帮助等。同时,该指南也引用巴西儿科学会(SBP)的建议,为成年人的指导实践给出了具体参考:(12岁以下儿童不应接触电子设备;(22岁至5岁之间儿童每天使用电子设备时间不超过一小时,使用过程中尽量伴随与成年人的互动;(3610岁儿童每天最多使用2小时,在成年人看护下进行;(411岁至17岁之间青少年每天可使用3小时,不可熬夜玩游戏;(5)不让儿童或青少年单独待在有电视、电脑、平板电脑、手机、智能手机或网络摄像头的房间里,鼓励在房屋公共区域使用以上设备;(6)用餐时和睡前12小时不宜接触电子产品。

最后,该指南还强调,家庭一方在参与青少年监管的过程中并不承担全部责任,要求所有家庭都能够自行找到健康的电子设备替代品也是不现实的。巴西法律规定,社会全体在关爱儿童和青少年方面承担共同责任,涉及政府、学校、企业、社区、家庭等各个方面。青少年过度使用数字设备并不是这一群体的独有问题,社会各方应予以共同关注。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agenciabrasil.ebc.com.br/educacao/noticia/2025-02/proibicao-de-celular-na-escola-e-bem-vinda-mas-nao-e-suficiente;

https://agenciabrasil.ebc.com.br/educacao/noticia/2025-03/guia-sobre-uso-de-telas-traz-recomendacoes-pais-e-professores;

https://www.gov.br/secom/pt-br/assuntos/uso-de-telas-por-criancas-e-adolescentes/guia.

 

编译自:Agência Brasil2025-02/03;巴西社会传播秘书处,2025-03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刘雨恬

 

 

欧盟发布《基本技能行动计划》

针对欧洲基础教育质量下滑、成人技能不足及社会不平等加剧等系统性挑战,欧盟提出全面改革框架。202535日,欧盟委员会正式通过《基本技能行动计划》(Action Plan on Basic Skills),该计划被视为欧盟应对人口老龄化、技术变革与地缘竞争的关键战略,旨在通过教育体系革新提升欧洲长期竞争力与社会凝聚力。

一、欧盟启动基础技能行动计划的背景

基础技能是欧洲竞争力、社会凝聚力和创新能力的根基。读写、数学、科学、数字及公民素养不仅支撑个体发展,更是应对技术革命、维护民主价值观的核心——面对政治极化与信息操纵的挑战,这些技能是公民参与社会、抵御危机的关键。

然而,欧盟正面临系统性衰退几十年来,众多欧盟国家面临学生基础技能下滑难题。约三分之一15岁青少年在数学应用上有困难,四分之一理解不了基本文本或简单科学知识。与加、日、英、美相比,欧盟在阅读、科学顶尖成绩占比低,数学倒数第二,威胁创新与竞争力。小学阶段问题凸显,小学生学习困难多、表现优异者少。43%的八年级学生基本数字技能欠佳,多数国家成绩停滞或倒退,在全球落后于亚洲顶尖经济体。2016 - 2022年,多个欧盟国家八年级学生公民知识水平也下降。

职业教育与培训及成年人的基础技能不足令人忧虑。职业教育学生和普通中等教育学生在数学、阅读上差距大,导致部分STEM职业合格职业教育毕业生持续短缺。欧盟五分之一劳动年龄成年人读写困难,国内成年人基础技能差距不断扩大。并且,90%的工作要求基本数字技能,可欧盟仅56%的成年人达标,与203080%的目标差距显著。欧盟面临严峻的基础技能挑战,学生和成年学习者的基础技能表现下滑,各成员国需紧急解决基础技能差距问题,在劳动力因人口结构变化而萎缩的背景下,更要重视各阶段教育和各代人的基础技能培养,提升基础技能,能补充 STEM 教育战略计划,为提升各阶段基础技能、推动追求卓越提供短期至中期的解决方案。

二、五大类核心基础能力

基础技能是终身学习关键能力的基础。提高整体基础技能水平,既要追求卓越表现,也要确保所有学习者,包括残疾学习者和弱势背景的学习者,在离开学校时具备足够的基础技能,并且成年人达到足够的熟练程度。欧盟在最新发布的《基本技能行动计划》(Action Plan on Basic Skills)中提出了五大类核心基础能力素养,分别为读写能力、数学能力、科学能力、数字素养与公民素养。

1.读写能力是所有学习的基础

孩子未来的阅读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的语言发展。然而现在,越来越多孩子在刚入学的时候,无论是母语水平,还是教学语言的熟练程度都不太理想。如今,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过去传统的纸质长篇文本,逐渐转变为数字化的简短内容。这种变化看似方便快捷,但却带来了一个问题:读者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系统需要深入思考不同媒体对孩子读写能力发展的影响。一方面,要正视数字化阅读带来的改变;另一方面,更要积极引导人们去接触更复杂的文本,通过这种方式来切实培养和提升读写能力。

2.数学能力是当今科技时代的必备技能

在如今科技发达的时代,数学技能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基石,涵盖金融知识在内的数学技能,不仅能助力人们依据数据做出明智决策、培养谨慎的冒险意识,让大家在人生各阶段都能合理规划财务,还能为职场发展增添助力。反之,数学能力不足可能会让人们对STEM领域的学习和职业望而却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教育研究持续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转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愈发受到重视,人们被鼓励去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而非单纯死记公式。而且,在数学领域,数字工具使用得越来越频繁,这也充分体现出数学素养与数字素养的联系愈发紧密。

3.科学能力赋能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

科学技能对于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至关重要,是开展更高级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以及从事相关职业的基石。早期培养科学思维和能力有助于日后在这些关键领域取得成就。扎实的科学素养对于成功实现绿色转型同样必不可少。此外,在一个信息操纵日益严重的时代,个人培养强大的科学技能以批判性地评估信息、区分事实与虚构并得出基于证据的结论至关重要。科学教育应反映技术发展,同时通过基于探究的学习和应对现实世界的挑战,强调跨学科性、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数字素养拓展学习边界

数字技能在现代社会和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它们对于培养更高级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技能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这些技能对提升竞争力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媒体素养是成为积极参与且具备充分信息的公民的关键要素。人们对网络安全意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大数据等领域的技能需求与日俱增。此外,远程办公和学习提高了人们对熟练运用数字协作工具的期望,这其中包括实现高效且安全的在线沟通。

5.公民素养促积极社会参与

   快速的技术进步,加上日益加剧的两极分化以及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的传播,使得尽早培养公民素养技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键。女性在公民知识方面的表现一直优于男性,而且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家庭背景的学生得分明显更高。独立思考、了解民主程序、尊重多样性以及具备可持续发展意识,能让人们充分参与公民和社会生活,并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相应的责任。

三、一项支持计划与三大核心问题的干预

1.一项支持计划

基础技能支持计划致力于解决儿童基础技能不足问题。欧盟委员会将携手各成员国及地区,共同探寻合适路径,确保儿童在义务教育结束时具备足够基础技能。该计划将构建有效措施框架,着重于早期干预以及从学校到初始职业教育与培训阶段的个性化定制支持。

试行时,会优先采用经实践验证的有效措施,并依各国国情与需求调整。这些措施涵盖: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的早期识别及定期监测机制,对学生基础技能进行个体评估并提供辅导课程,尤其在关键过渡阶段;制定学校层面的基础技能提升计划,增加学习时间、提供个性化支持与辅导项目;将基础读写和数字技能融入教师教育主流课程;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关注特殊需求学生,设立学校协调员等岗位以强化多方合作;与多部门合作制定助力家长鼓励孩子学习的项目;推动各相关方建立伙伴关系,为基础技能应用提供现实体验机会。

欧盟委员会将在2025年为政策制定者制定指导方针,2026年试行该计划,并邀请成员国表明是否愿利用欧盟资金参与合作,同时鼓励成员国设定针对学业优劣情况、重点关注弱势学生的国家目标。

2.三大核心问题的干预

1)加强基础技能的教学与学习

加强基础技能教学与学习对提升教育成效和学习者福祉至关重要,尤其要注重读写能力培养,这是所有学习的基石。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可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针对成年人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技能联盟提出的个人学习账户(ILA)计划旨在为所有成年人提供终身学习支持,帮助低技能群体突破教育困境。欧盟委员会将通过多项举措推进落实:2026年启动欧洲学校联盟试点,推动跨区域教育合作;制定幼儿教育课程标准,强化早期技能培养;建立数字技能评估体系,统一欧盟教育标准;试点AI辅助学习系统,优化个性化教育服务;2025年更新数字能力框架以适应新技术发展;推出职业教育基础技能提升指南,促进产教融合;2026年开发学徒制技能工具包,强化实践教学。这些措施将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基础技能教育体系,助力欧盟应对技能危机与劳动力市场变革。

2)支持教育工作者

教育工作者和学校领导是提升基础技能的核心力量,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并解决师资短缺问题对提升基础技能水平至关重要。鉴于幼儿期发展对学习和学业成功的关键作用,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接受培训,以支持儿童的口语交流和社会情感学习,为基础技能培养奠定基础。各级教师必须接受基于研究的初始教师教育,并持续接受针对基础技能的专业发展培训。对教师尤其是新入职教师进行辅导和指导,有助于提高教学实践水平。此外,学校领导需进一步将读写和数字教育融入所有学科。

欧盟通过以下行动支持教育工作者:2026年制定《欧盟教师和培训师议程》,改善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条件、培训和职业前景,包括幼儿教育领域,旨在打破教师职业吸引力低和可持续性差的恶性循环;2025年在欧洲学校教育平台建立伊拉斯谟+教师学院实践社区,促进43个教师学院合作,分享基础技能教学的创新实践;2026年试点针对所有学科新教师的导师制度,将基础技能培养融入教学实践;2026年通过伊拉斯谟+计划推动教育政策制定者开展工作观摩,提升其学习流动性;2025年扩展覆盖40万教育工作者的欧盟在线社区,提供基于证据的教学工具和资源,并通过儿童更好互联网倡议提供高质量网络安全等教育材料;通过欧盟代码周活动推广教师开发的数字技能学习材料,目标每年开展10万项相关活动。这些措施旨在构建支持性教育生态,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推动基础技能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3)营造支持性环境 

营造支持性环境对提升全民基础技能至关重要。家庭和社区是个人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通过日常互动传授语言、数字和社会规范,塑造儿童认知与情感发展,并培养终身学习习惯。引入青年组织、图书馆、博物馆、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教育,可通过实践学习、现实应用和榜样示范,进一步拓展学习场景。尤其在社会经济背景与教育成果关联性持续存在的背景下,推动政府、学校、家庭、企业等多利益相关方协同合作,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路径。

针对成年人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需充分利用图书馆、社区中心、文化体育场所等熟悉环境,结合职场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提供定制化学习支持。同时,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跨部门合作开发适合低技能群体的学习项目。欧盟将采取以下措施:2026年启动高优先级领域志愿服务队项目,组织志愿者为学业困难儿童和成年人提供辅导;同年成立欧盟扫盲联盟,联合政府、企业和图书馆提升全民阅读意识,尤其鼓励男孩培养阅读兴趣;此外,还将开展成员国间创新社区学习空间的经验交流,助力成年人基础技能提升。这些举措旨在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支持网络,为不同群体提供均等化学习机会,推动社会包容性发展。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education.ec.europa.eu/document/action-plan-on-basic-skills


编译自:欧盟委员会官网  2025-03-05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研究院 毕心如

 

 

数字时代英国强化学生基础能力培养

在全球教育数字化的大趋势下,英国的教育领域也在积极拥抱数字技术,各类数字化设备和在线学习平台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令人担忧的是,在这股数字化浪潮之下,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逐渐浮现,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幼儿阶段是身体发育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由于过度依赖数字化设备,幼儿的肌肉发育受到了阻碍。孩子们被鼓励安静地坐在设备前,减少了运动时间,如奔跑、玩耍、攀爬等。这使得他们错过了肌肉发育的黄金阶段,本该在发展平衡和姿势时充分使用的每块肌肉和关节,因缺乏锻炼而发育不足,协调和空间意识所需的深层脑身联系也难以建立。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愈发凸显。近年来,英国儿童和青少年的福祉和心理健康状况呈下降趋势。NHS Digital(英国国家医疗服务数字系统)数据显示,2022年,18.0%716岁儿童和青少年可能患有心理健康障碍,相比2017年的12.1%提高了6个百分点。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教授指出,2010年以来,随着孩子们将翻盖手机换成带有社交媒体应用程序的智能手机,上网时间飙升,面对面互动时间急剧下降,对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儿童和青少年在使用屏幕时,还面临着在线伤害的风险,如网络欺凌和非健康内容等。英国电影分级委员会的研究发现,儿童从7岁开始就在网上接触暴力色情内容,英格兰儿童专员的研究显示,79%的儿童在18岁之前接触过暴力色情制品,平均首次接触年龄为13岁。网络欺凌也日益严重,英国国家统计局(ONS)数据表明,五分之一(19%)的10-15岁儿童至少经历过一种类型的网络霸凌行为,其中约四分之三(72%)的人表示在学校或上学期间至少经历过一些霸凌行为。

过度使用屏幕还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干扰。教师工会(NASUWT)认为,智能手机和电脑扰乱了学生在家中和课堂上的学习。学生在进行非学术活动后,可能需要长达20分钟的时间才能重新专注于学习内容。学校和学院领导协会也表示,过度使用屏幕的影响可能会掩盖或复制学生的学习困难,导致教师难以识别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长时间使用屏幕还可能导致学生持续注意力能力下降、更容易分心,以及中断使用电子设备后难以恢复认知平衡。

面对这些问题,英国政府和教育界开始反思并采取行动,力求在教育数字化的背景下,重新找回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

一、限制数字设备使用

2024  2  19 日,英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学校移动电话的行动指南,旨在减少数字设备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负面影响。该指南禁止学生在整个上学期间使用手机和其他智能技术,包括上课、课间、休息和午餐时间。这一禁令与荷兰和法国的模式类似。

在实施过程中,学校采用了多种方法。例如,哈默史密斯的圣心高中(Sacred Heart High School in Hammersmith)使用安全、可上锁的手机袋,让学生在当天的第一节课上,当着老师的面将手机锁在袋子里,只有在一天结束时离开学校时才能解锁。这种方式获得了师生的一致认可,老师认为学生无法使用手机,有助于维持课堂秩序;学生觉得手机入袋比交给老师更安全。然而,实施手机禁令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安全袋等保护设备可能会让学校承担额外费用。圣心高中通过向家长收取专门的手机安全袋管理费来维持该措施的运行,但对于一些学校来说,实施禁令的成本仍然较高,约翰汉森社区学校(John Hanson Community School )实施禁令的第一年成本为13,000 英镑,之后每年的成本为8,000 英镑。因此,该校负责人希望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以继续实行该规定。

基于上述情况,政府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即不允许在学校内使用电话,要求学生将手机留在家中或由父母保管。然而,家长和孩子都认为,学生至少应该有有限的手机使用权,以便在上下学时正常通讯,确保安全。政府表示,讨论的禁令是在上学期间,不包括上学和放学时间,但目前的 DfE 指南与这一观点存在矛盾。

二、强化基础能力培养

1.重视口语能力

2024  10 月,英格兰 Oracy Education 的未来委员会发布了《We Need to Talk》报告,呼吁将口语能力(Oracy)视为与阅读、写作和算术同等地位的第四个 “R” Oracy 涵盖了通过口语、听力和交流来表达想法、发展理解和与他人互动的能力,对于儿童早期发展、思维敏锐、社交和情感健康、自信、能动性、批判性倾听和同意不同意见的能力都至关重要。

为了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委员会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求将口语、听力(以及所有形式的交流)整合到课程的每个科目以及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场景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师培训方面,建议教师培训和发展包括言语、语言和沟通需求(SLCN)的知识,并使口语成为所有教师在各个阶段培训和发展的关键部分,确保教师具备指导学生口语学习的能力。在英语课程方面,强调要确保英语的历史和丰富性是所有儿童英语课程的重点,让学生深入了解英语语言的魅力,提升口语表达的文化内涵。在课程资源方面,激励学校提供广泛的课程,使儿童能够获得表达艺术的价值和公民身份作为口语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口语实践机会。

2.提升读写算能力

2025  2 月,教育大臣布里奇特・菲利普森(Bridget Phillipson)在对社会正义中心的演讲中,概述了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计划。针对三分之一的儿童在小学毕业时没有具备基本的阅读、写作和数学技能,以及弱势学生这一比例更高的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投资方面,政府投入 200 万英镑,其中 100 万英镑将提供给最需要申请的中学,以支持他们购买阅读计划和其他资源,帮助陷入困境的读者。在教师培训方面,教师将接受额外的培训,帮助孩子们从学前班和一年级的拼读早期阶段发展到小学毕业时能够流利地阅读,这将通过English Hubs计划提供。在中学,今年将向教师提供新的培训和资源,以帮助他们支持各个层次的读者,明年该部门将委托进一步的培训,专门针对有落后风险的中学苦苦挣扎的读者。

在课程建设方面,政府将在2025年夏季发布一个写作框架,这将是支持学校在英格兰各地提供高质量写作服务的第一步,确保所有学生都有坚实的写作基础。此外,自20257月启动的新一轮课程审查将确保所有学生都能从提供阅读、写作和数学良好基础的课程中受益,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发展所需技能奠定基础。同时,政府还承诺通过循证计划带头进行现实世界的小学数学教学,确保每个孩子都为发展终身计算技能奠定基础。

在教育数字化时代,英国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平衡技术应用与基础能力培养。一方面,要继续发挥数字技术在教育中的优势,如利用人工智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通过在线课程拓宽学生的学习资源等。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强基础能力的培养,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的同时,不忽视口语和读写算等基础能力的培养。此外,还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下指导学生基础能力学习的能力,以及应对数字化教学风险的能力。多管齐下,打造一个既充满数字技术活力,又能扎实培养基础学习能力的教育环境。

 

更多信息请查阅:

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25/feb/18/children-school-screen-time-early-years-specialist-smartphones-physical-activity

https://publications.parliament.uk/pa/cm5804/cmselect/cmeduc/118/report.html#heading-4

https://schoolsweek.co.uk/teacher-training-gcse-reform-and-investment-needed-to-make-oracy-the-fourth-r/

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reading-and-writing-boost-to-drive-high-and-rising-standards


编译自:英国卫报、英国教育委员会、英国校园周报、英国教育部,2025-02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冯远

 

 

澳大利亚注重学生读算能力基本功培养

在当今数字化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全球各国纷纷投身于教育创新的浪潮,积极探索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而一些国家仍关注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澳大利亚作为教育领域的先行者,在这一背景下展现出了对基础教育的重新审视与坚守。

一、新南威尔士州:识字与算数能力的危机与应对

早在2023年,新南威尔士州就面临着学生识字和算数能力急剧下降的严峻挑战。该州的教育标准经历了澳大利亚各州及领地中最大的下滑,尤其是在阅读识字和数学成绩方面。新南威尔士州公立学校学生的平均资金每年短缺15501629澳元,这直接导致了教育资源的匮乏和教育质量的下降。

面对这一危机,新南威尔士州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政府承诺增加教育投入,以达到学校资源标准的100%,确保学校拥有足够的资金来改善教学设施、培训教师,并开展针对性的辅导项目。此外,政府还计划实施永久性的识字和算数辅导计划,借鉴海外成功的经验,为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支持,帮助他们弥补在基础学科上的不足。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识字和算数能力,新南威尔士州的学校开始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们尝试采用更加互动和实践导向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会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来解决,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学校增加了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新南威尔士州还加强了对教育进展的监测和评估。政府定期发布教育报告,跟踪学生的识字和算数能力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教育政策和教学策略。这种数据驱动的决策方式,有助于确保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维多利亚州:加强阅读能力,推广自然拼读法

维多利亚州强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该州教育部门提倡采用自然拼读法,这是一种通过教授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来帮助学生学习阅读的有效方法。自然拼读法的推广旨在让学生在早期教育阶段就建立起扎实的阅读基础,从而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储备。

为了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实施自然拼读法,维多利亚州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使他们掌握这一教学方法的核心要点和实践技巧。教育部门组织了多次专业培训研讨会,邀请专家为教师讲解自然拼读法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策略。同时,学校也在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增加阅读课程的比重,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在维多利亚州的一些学校,自然拼读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们在阅读理解能力和词汇量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此外,学校还与家长合作,开展家庭阅读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阅读教育中来,形成学校和家庭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教师的挑战与应对

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技巧。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感到力不从心。课堂上的不当行为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信心,还可能导致他们对课堂管理准备不足,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学校管理层需要加大对教师的支持力度。校长应投入更多时间帮助教师解决课堂管理中的问题,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同时,学校可以建立教师互助机制,鼓励教师之间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共同提升课堂管理能力。此外,教师自身也应不断学习和反思,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在新南威尔士州,一些学校已经开始实施教师课堂管理培训项目。这些项目通过模拟课堂情景、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教师掌握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同时,学校还引入了先进的课堂管理技术,如智能课堂管理系统,辅助教师进行课堂秩序的维护和学生行为的引导。

澳大利亚的种种举措体现了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也为全球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追求数字化教育的道路上,不能忘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只有在扎实的基础之上,数字化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正在努力实现这一平衡,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www.educationmattersmag.com.au/nsw-government-addresses-states-collapsing-literacy-and-numeracy/

https://www.nsw.gov.au/media-releases/joint-investment-nsw-adult-literacy-and-numeracy

https://www.abc.net.au/news/2024-06-13/victoria-state-school-education-phonics-reading/103971780

https://www.theage.com.au/national/victoria/the-age-schools-summit-live-updates-education-minister-announces-teaching-overhaul-20240613-p5jle9.html

 

编译自:新南威尔士州政府、世纪报(THE AGE),2024-09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马一宁

 

 

芬兰追寻数字时代的教育平衡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的教育系统都在探索如何更好地运用科技促进教学。然而,数字技术在包括教育的各个领域当中的应用也引发了不少问题,其中数字依赖问题就是一个常见且争议巨大的问题,并且这一问题已经催生了数字解毒产业(Digital Detox Industry)。数据显示,世界数字解毒产业(Digital Detox Industry)价值已达53亿美元。但这一庞大的产业并未对数字上瘾问题的解决产生实质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3年的报告显示,65%的成年人在尝试数字戒断后反而感到更大压力。而这一现象在教育领域也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教育环境中,学生过度依赖数字设备不仅影响注意力和学习效果,还可能导致社交能力下降和身心健康问题。

面对这一挑战,芬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制定限制学校使用手机的法律、增加基础教育课时以强化读写算能力、提倡回归纸质教材等。这些措施旨在:减少学生过度使用数字设备,加强传统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和学习效率。这一系列举措体现了芬兰教育体系在数字时代寻求传统与创新平衡的努力。

1.教育本质的坚守与深化

芬兰的教育理念一直强调回归教育本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然成长。这体现在其独特的教育模式中:学校通常建在靠近森林、公园或水域的位置,将户外教学作为常规教育方式。语言课程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创作,让学生直接从周围环境获取灵感;历史课程通过实地考察和角色扮演,使历史知识更加生动;科学课程则在森林中观察生态系统,将抽象概念具象化。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提升了学习效果,还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责任感。

在重视面对面教学互动方面,芬兰同样走在世界前列。与其他国家相比,芬兰的学生在课堂上享有更多与教师直接交流的机会。数据显示,芬兰高中生每天课后学习时间约3小时,远低于美国学生的6小时,但在全球数学和科学测试中仍保持领先地位。这印证了芬兰教育者的理念:课堂上的有效互动和指导比课后大量的独立练习更有价值。

在数字化浪潮中观察到学生学习效果和注意力的下降后,芬兰进一步强化了对传统教育方式的重视。从20258月起,政府将投入2亿欧元加强基础教育,重点强化读写算能力。具体措施包括在1-2年级增加每周2节芬兰语或瑞典语课程,3-6年级增加每周1节数学课程。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改革并不扩展课程内容,而是为现有课程提供更充裕的教学时间,让师生能够更专注于基础知识的掌握。

2.数字技术的理性应用

在数字设备管理方面,芬兰国家教育署(Finnish National Agency for Education)提出了全面的指导方案。在新法律正式实施前,已建议各校限制课堂和课间手机使用。这一政策保留了特殊情况下的使用权限,如因健康监测或特殊学习需要。

以里希迈基(Riihimaki)镇为例,该镇的波霍兰林内中学(Pohjolanrinne middle school)在2018年全面采用数字化教学后,发现学生们经常在课堂上分心,频繁切换浏览器标签页来玩游戏或浏览社交媒体。为此,从2023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校重新引入纸质教材。14岁的学生艾丽·索卡(Elle Sokka)承认,在使用数字设备学习时,她经常会不自觉地浏览其他网站。同龄的米科·曼蒂拉(Miko Mantila)和英卡·瓦罗(Inka Warro)则表示,使用纸质书本后,他们的注意力明显提升,阅读速度更快,而且避免了使用电子设备导致的睡眠问题。

临床神经心理学家明娜·佩尔托普罗(Minna Peltopuro)指出,芬兰青少年每天平均花费高达6小时在屏幕前,这不仅会带来视力问题和焦虑等身心风险,还会影响多任务处理能力。大脑对多任务处理特别敏感,尤其是年轻人还无法很好地管理这种状态。

芬兰教育署强调,虽然要限制数字设备的过度使用,但在数字化社会中,确保所有学生能在学校免费使用数字设备进行学习仍然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体现了芬兰在平衡传统教育和数字技术应用方面的审慎态度。

从芬兰的这一系列教育改革可以看到了一个发达国家在数字时代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它既不盲目排斥数字技术,也不过分依赖;既重视传统教育方式的价值,也关注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这种平衡的追求,以及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为其他国家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books-screens-out-some-finnish-pupils-go-back-paper-after-tech-push-2024-09-10/

https://in-finland.education/homework-in-finland-school/

https://medium.com/@finlandeducationhub/learning-in-finland-where-school-and-nature-meet-cdcb65bbd485

https://eurydice.eacea.ec.europa.eu/national-education-systems/finland/national-reforms-general-school-education


编译自:路透社官网,芬兰教育信息网,欧盟教育信息网等 2025-03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研究院 吴梦莹

 

德国专家呼吁建立无智能手机的学校

来自德国教育学与医学领域的75位专家通过紧急呼吁警告德国新联邦政府:切勿继续在教育系统中推行数字化。他们要求政策转向为了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这些专家在呼吁中要求停止数字教育政策并建立无智能手机的学校。原因在于:科学上充分记录的早期数字化对儿童和青少年造成的负面影响,要求从根本上重新调整教育政策方向。为此,75位专家在其呼吁中提出了幼儿园、小学和初中阶段替代数字设备与媒体使用的方案。因为培养自信的儿童和青少年,不使用数字化手段反而能取得更好效果。届时青少年将从中级阶段开始反思性地使用数字媒体,而非依赖科技公司、设备和应用程序。

面对学校多年推行的数字化倡议,75位专家得出了令人警醒的结论:德国学生阅读、写作和计算等核心能力的学业成绩持续下降,教育水平也在下滑。在社交媒体影响下,科学研究证实,沟通和社交行为正在发生改变。与此同时,儿童和青少年越来越多地受到注意力障碍、焦虑、抑郁和孤独等心理问题的困扰,这些症状被学界与过度使用媒体相关联。

学校数字化并未带来更好的教育成果——恰恰相反,呼吁发起者之一、媒体学教授拉尔夫·兰考(Ralf Lankau)分析道,儿童越来越早地陷入对数字终端设备和社交网络的依赖。这不仅损害他们的教育和民主意识,还影响健康和社交能力。尽管数字技术在诸多生活领域具有积极作用,但在教育机构的应用必须审慎考量:数字化正在让我们的孩子变笨。因此我们要求,教育政策应重新以儿童和青少年的需求为导向。

根据最新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报告》(UNESCO-Bildungsbericht),目前已有79个教育体系(包括瑞典、西班牙、芬兰、拉脱维亚、丹麦等国家及美国20个州)开始转向:这些国家严格限制学校的数字化,至少在小学禁止使用智能手机。仅2024年就有24个欧美国家颁布了智能手机禁令,然而德国本届联邦政府却在2024年底通过了新的《学校数字协议》(Digitalpaket Schule),甚至考虑推出《幼儿园数字协议》——尽管科学研究早已证实数字终端设备对儿童青少年学习行为的负面影响。在新联邦政府领导下,德国必须作为第80个国家加入这一趋势转变。

75位专家要求观念转变:学校应重新聚焦其本质任务——传递以批判性思维、社交能力和文化教育为核心的全面教育(即自然智能)。

在呼吁附件中,75位专家提出了教育转向的具体措施,包括:

1.无屏幕基础教育:幼儿园、学前班和小学在教学工作中保持无屏幕状态。北欧国家早期数字化的负面经验、数字终端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进程、注意力和集中力产生的无效性、干扰性甚至负面影响,证明了使用非数字化和手工媒体与技术(书籍、纸上书写、绘画)的合理性。《学校数字协议》(Digitalpakt Schule)暂停在幼儿园和小学实施。

2.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监管:在幼儿园和学校实施全国性的私人数字终端设备禁令(特别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高年级课堂教学中的媒体使用将根据年龄进行限制。(参见2024年《儿童与儿科医生》——德国儿童和儿科医生职业协会(Berufsverbandes der Kinder- und Jugendärzte Deutschlands)会刊——发布的关于从幼儿期至高中阶段屏幕媒体使用建议)

3.更多教师而非技术:幼儿园和学校迫切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和合格教师、心理学家、校园社工。非传统游戏与自然体验、加强体育、手工艺学习、音乐和戏剧表演必须纳入小学教学大纲。

4.摆脱科技巨头控制:课堂教学必需数字设备时,仅使用学校提供的设备,网络访问仅限于与课程相关网站(白名单White List”)。使用开源软件(Open-Source-Software)和符合数据保护的校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行业不得在教育政策咨询机构拥有席位。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bildungsklick.de/schule/detail/75-experten-digitale-bildungspolitik-beenden-smartphone-freie-schulen


编译自:德国bildungsklick官网,2025-03-12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凌慧

 

 

法国阅读一刻钟计划提升青少年阅读能力

2025311日,法国教育部携手国家图书中心(文化部下属机构),以一场全国阅读一刻钟活动叩响全民阅读的钟声。这一天,中央行政部门、学区工作人员与全体师生将在午间暂停忙碌,共同沉浸于15分钟的阅读时光。这场跨越课堂的集体仪式,不仅为校园艺术与文化教育注入活力,更试图在数字时代的喧嚣中,为文字留一方宁静的栖息地。

学校不再局限于传授课内经典,而是将自由选书的权杖交予学生——无论是天马行空的漫画、波澜壮阔的小说,还是严谨的纪录片,只要符合法国法律,皆可成为思想的伙伴。每日的阅读一刻钟如同一段隐秘的独白:教室归于静默,翻页声轻响,专注力在书页间悄然生长。这种无拘束的选择,褪去了书籍的神圣外衣,让阅读真正成为触手可及的精神呼吸。

为了让文字流淌至每个角落,资源的脉络正悄然延伸。教育部以多年计划为偏远小学编织阅读网络,让图书馆的灯火照亮书籍稀缺之地。学校与地方图书馆的联盟亦在深化:从图书借阅的桥梁,到联合策展的文学活动;从教师培训的智慧碰撞,到青少年读物的精心筛选,协作的齿轮正推动全民阅读生态的运转。书单的海洋中,教育部发布的《经典与青少年文学参考书单》如灯塔指引方向;国家青少年文学中心以年度百佳童书点亮童心;而阅读与分享协会青少年阅读协会则用分龄书评与志愿者精选,为不同年龄的探索者绘制文学地图。

阅读一刻钟绝非短暂的驻足,而是一场文化的启蒙。当集体静默化为仪式,当自由选书成为权利,当学校与图书馆的围墙被文字溶解,阅读的种子便悄然扎根。法国教育部期待:以个性化体验消解疏离,以协作网络串联社会,更以教师与家庭的托举,让阅读成为青少年精神世界的脊梁。

此刻,书籍挣脱课桌与书架的桎梏,沉默的15分钟凝为无数人共鸣的篇章。阅读不再是纸页间的负重前行,而是随风起舞的蒲公英——轻盈、自由,且充满未知的丰盈。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eduscol.education.fr/3757/le-quart-d-heure-de-lecture

https://eduscol.education.fr/578/favoriser-l-acces-au-livre


编译自:法国eduscol网,2025-03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秦志莲

 

保加利亚加强教育系统基础数字技能培训

在数字时代,教育系统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趋势。然而,如何在推进教育数字化的同时,确保所有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能够平等地获取和利用数字资源,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挑战。近期,经合组织发布了《危机时期保加利亚学校教育公平机会项目》(Bulgaria's Equal Access to School Education in Times of Crisis Project)评估报告,深入剖析了保加利亚政府在应对这一挑战方面的努力与成效。

该项目由欧盟通过REACT-EU基金资助,旨在通过提供数字设备和基础数字技能培训,确保在危机时期学生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

1. 项目背景与目标

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全球教育系统被迫迅速转向远程教学模式。然而,这一转变也暴露了数字鸿沟的严峻现实: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在获取和使用数字资源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对此,保加利亚政府启动了“危机时期学校教育公平机会项目(2021-2023)”,旨在通过欧盟REACT-EU基金的资助,缩小数字鸿沟,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在危机时期平等地接受教育。该项目的核心目标包括:改善远程学习的条件,确保数字设备的平等获取,提升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基础数字技能,以及促进家长在远程教育中的积极参与。

2. 项目内容:加强数字设备与技能培训

在数字设备方面,项目通过大量采购和分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数字设备,显著提高了保加利亚学校的数字基础设施水平。数据显示,到2022年,保加利亚学校的电脑可用性已超过经合组织的平均水平,为远程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了硬件支持,项目还高度重视基础数字技能的培训。针对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不同需求,项目精心设计了专门的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掌握使用在线平台、视频通信工具等基本技能。这些培训不仅提高了参与者的技术熟练度,还增强了他们在数字环境中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在疫情前较少接触数字技术的学生和家长而言,这些培训无疑成为了他们融入远程学习环境的关键一步。

项目还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通过优先向这些学生提供设备和培训,项目努力缩小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此外,数字技能并非家长参与远程教育的唯一障碍。因此,除了技术培训外,项目还通过教育调解员等渠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他们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和支持。

3. 成效与挑战

评估报告显示,保加利亚在提升数字设备可用性和基础数字技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项目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尽管项目提供了基本技能培训,但要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数字化学习的深入应用,还需要更高级、更专业的培训支持。此外,互联网连接和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问题在某些地区仍然制约着远程教育的有效实施。

该项目为教育数字化进程提供了重要启示。首先,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平等地获取数字设备是基础中的基础。没有这些硬件支持,数字化学习就无从谈起;其次,基础数字技能培训是缩小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这些培训应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量身定制,确保每个人都能有效地利用数字资源进行学习。

展望未来,保加利亚及其他国家的教育系统应继续深化数字化转型,但在此过程中不应忽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技能培训的重要性。通过持续的投资和努力,保加利亚有望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公平和高效的数字化教育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双重提升。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www.oecd.org/en/publications/bulgaria-s-equal-access-to-school-education-in-times-of-crisis-project_4ba2d868-en.html


编译自:经合组织,2025-02-19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花萱子

 

 

日本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数字化

20241226日,日本文部科学省正式发布了《初等中等教育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利用指南(2.0版)》。此版指南是继20237月初版之后的进一步修订,指南中明确要求学校在推进教育数字化的同时,必须坚守对学生基础认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信息伦理的培养。

该指南围绕两大基本主张展开:以人为本的AI应用原则培养强化基于生成式AI存在的信息利用能力。其中,以人为本原则作为人工智能利用的核心,强调人工智能的利用不得侵犯宪法及国际规范所保障的基本人权,而应致力于拓展人类的能力,帮助人们追求各自的幸福。

在学校环境中,生成式AI被视为辅助工具,在使用时,必须考虑到风险和疑虑,最终仍由人类做出判断,并对基于生成式AI输出结果的成果负责。就学生学习而言,指南明确指出,利用生成式AI辅助教学应有助于提升课程指南中规定的素质和能力,同时需考量其在实现教育目标方面的有效性。学生需学会根据具体课题和提示,输出符合期望的成果,并具备鉴别信息真伪与适当性的能力。因此,强化各学科知识解读、批判性思维、问题意识及学习能力,以及培养人性关怀,变得尤为重要。同时,需平衡教育活动的实际体验与ICT技术的利用。

对于教师而言,在生成式AI日益融入社会的背景下,其作为学习引导者的角色愈发关键。教师需掌握一定的AI素养,理解生成式AI的结构与特性,以实现其在学校中的有效利用。此外,为支持教师遵循以人为中心的AI社会原则,还需完善相关环境,提供充足的研修机会。在生成式AI技术迅猛发展且未来难以预测的社会环境中,教师应主动获取信息,灵活应用于教学与日常生活中,不断强调学习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新指南进一步强调,尽管生成式AI(如ChatGPT)为教学工具革新提供了可能,但教育的核心目标仍在于培养学习指导要领规定的三大基础能力:知识技能、批判思维与判断力以及人文性与责任感。其中,知识技能包括对AI技术原理、风险及社会影响的科学理解;批判思维与判断力要求学生能验证AI输出信息的真伪,避免自动化偏见;人文性与责任感则强调强化信息道德教育,警惕技术依赖削弱人际互动与独立思考。

此外,修订后的指南对生成式AI的应用场景提出了多维度规范。

1.教学场景限制:禁止直接使用AI完成核心课业:如诗歌创作、研究论文、竞赛作品等需原创性的任务;慎用高风险场景:考试、个性化评价等环节禁用AI,防止公平性争议;强化信息验证:要求教师将AI生成的错误答案作为教材,引导学生进行事实核查(Fact-Check)。

2.校务效率与风险管控:允许生成教案草案、会议纪要等辅助性文本,但须人工审核;禁止输入学生成绩、个人隐私等敏感数据,严防信息泄露。

3.教师角色升级:要求教师具备AI素养,能指导学生合理使用技术;试点校推广AI与学科融合案例,如英语对话练习、编程辅助,但需匹配学生认知阶段。

当前,日本已在东京、大阪、茨城等多地设立了生成式AI试点学校,旨在探索合规且高效的人工智能应用模式。这些试点学校在实践中涌现出诸多创新应用案例。

例如,在教师校务管理层面,大阪市立天王寺中学利用生成式AI初步生成英语测试题目,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完善,大幅缩短了教师的备课时间。武雄市立川登中学则利用生成式AI来辅助制作学年通知、致家长的信函、教育演讲会的感谢词等,以及各类通信信息的错别字和遗漏字检查,如学年信息、班级信息等,大大减轻了教务主任、教导主任和校长在审核信息时的负担。值得注意的是,生成式AI所生成的内容始终被视为示例,最终内容的确认、修订、补充和追加等工作仍由教师或相关作者负责。

在学生学习方面,大阪市立高殿小学则将生成式AI融入信息道德教育之中。该校将包含生成式AI生成的错误回答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成式AI的局限性和潜在风险,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审慎态度。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生成式AI这一新兴技术。

修订后的《初等中等教育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利用指南(2.0版)》进一步为教育领域的AI应用设定了明确框架与指导原则,旨在促进技术辅助下的教育创新与伦理平衡。通过设立试点学校并探索多样化应用案例,日本正逐步构建一个既高效又合规的AI教育生态系统,为未来教育模式的转型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www.mext.go.jp/a_menu/other/mext_02412.html


编译自:日本文部科学省,2024-12-26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于默然

 

 

新加坡培养具备数字韧性的学生

随着人工智能(AI)领域的快速发展,新加坡教育部(MOE)与政府科技局(GovTech)于2018年联合推出了“学生学习空间”(Student Learning Space, 简称SLS)平台,并在此后持续进行重大功能升级。这些举措与教育部20239月发布的《2030年教育科技总体规划(EdTech Masterplan 2030)》深度契合,旨在“通过技术赋能学习转型,培养适应科技变革的未来人才”。新加坡教育部致力于实现三大目标:培养数字素养、支持个性化学习、赋能未来技能。系统提升学生的数字胜任力,通过技术手段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使学生掌握在日益复杂的科技驱动世界中所需的批判性思维、协作与创新能力。

一、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优势

1.学生个性化学习:人工智能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优势、劣势和学习风格定制学习路径。然后提供自适应和定制的指导,以增强个人理解和掌握。这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人工智能可以作为指导导师或工具供学生使用。

2.提高学习参与度:通过交互式模拟、多媒体和游戏化内容,人工智能驱动的平台让学习更具沉浸感。这有可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并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并完成作业。

3.更具包容性和可及性:人工智能可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风格,从而实现更大的包容性。它可以通过提供各种形式(视觉、听觉等)的内容,如语音转文本和文本转语音功能来支持学生学习。

4.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关注:人工智能可以自动执行考勤和评分等日常管理任务,并加快课程规划。这使教师能够更加专注于与学生的直接互动和指导,同时识别可能存在困难的学生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关注。

二、“学生学习空间”平台概述

“学生学习空间”平台是一个旨在通过技术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平台。它向新加坡全国学校系统中的所有教师和学生开放,提供从小学到大学预科阶段涵盖主要学科的高质量、与课程大纲相契合的资源。该平台不断根据用户意见进行完善,整合反馈并根据教育需求和政策进行更新。

1.自适应学习系统(Adaptive Learning System,简称ALS

ALSSLS平台中的人工智能教育系统,目前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和中学高年级地理,它利用机器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独特的个性化学习途径,指导学生完成适合其进度和水平的课程。个性化学习途径ALS可根据学生需求提供多种学科学习路径,并配有自主学习工具和反馈支持。教师可通过集成仪表板了解学生学习进度,ALS还节省教师时间,助力其进行更有意义的互动,如给学生提供社会情感支持,并计划不断扩展以满足更广泛学习需求。

2.教案协创工具(Authoring Copilot,简称ACP

ACP是一款SLS平台上为教育工作者设计的人工智能驱动工具,可帮助简化所有学科和级别的教师的课程规划。利用大型语言模型,ACP可帮助教育工作者将他们的课程理念转化为完全实现的数字课程,方法是根据教师的文本输入自动执行课程组件、活动和评估。然后,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编辑以进一步修改课程计划。这个强大的工具通过创建更高效、更灵活的课程设计方法来增强教学效果。ACP将课程理念转化为结构化活动,助教师快速创建数字课程,并支持可定制知识库,未来还将扩展支持文件类型。

3.简答反馈助手(Short Answer Feedback Assistant,简称ShortAnsFA

ShortAnsFASLS平台上的另一款人工智能工具,可简化学生的反馈流程。ShortAnsFA适用于各种科目和水平,可为自由回答的简答题提供快速、个性化的反馈。通过根据预定义的评分方案生成初步反馈和建议分数,ShortAnsFA可帮助教师减少评分时间,让他们能够专注于其他教学活动和更详细的学生指导。教师必须先审查即时反馈草稿后才能展示给学生,还能完善评论以帮助学生改进答题。ShortAnsFA适用于多科目和年级,但不适用于数学计算题,它通过自动化初始反馈节省教师时间,加快反馈周期,促进深入交流。

4.数据助手(DAT

DATSLS平台上的另一个人工智能驱动工具,旨在简化学生数据(答案)的分析和解释。借助DAT,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对各种回答格式的理解和参与度,包括自由回答问题、交互式工具和讨论论坛。DAT允许教师通过关注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的主题来调整他们的策略,从而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可以分析学生回答以评估学习进度,DAT允许教师深入分析反馈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且支持预制方案或自定义查询。

三、使用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

1.隐私与个人数据保护:学生与教师对数据收集与使用的知情同意可能被忽视,引发隐私担忧。同时存在数据泄露与未经授权访问的风险,可能导致敏感信息暴露。 

2.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人工智能的“幻觉”可能导致信息失真或虚构。需持续优化算法以降低错误率,确保人工智能输出的客观性与事实准确性。 

3.人工智能系统的固有偏见:人工智能可能无意中反映文化或社会偏见。必须使用包容性、代表性的数据集进行训练,以减少偏见性及潜在危害性输出的风险。 

4.对人工智能工具的过度依赖:过度使用人工智能可能削弱人际互动与社会连接需求。教育系统应坚持“人类互动是学习核心”的原则,通过协作学习维持社交纽带。人工智能应作为社交技能培养的辅助工具,而非替代人类互动。 

5.透明度与问责机制:人工智能模型的复杂性使其决策过程难以追溯。需建立透明的数据收集说明机制以增强系统可信度,并通过明确的问责框架确保伦理边界不被突破。 

人工智能和技术不应取代教师,而是放大教育者的影响力。SLS的目标是培养既能驾驭人工智能、又保有批判性思维与人文关怀的学生。如果新加坡希望保持未来劳动力的竞争力与高市场需求度,当前及下一代人必须培养涉及人工智能应用的技能。政府已认识到这一战略需求的重要性,正通过教育改革培养适应技术变革、具备数字韧性的学生群体。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www.tech.gov.sg/media/technews/ai-in-education-transforming-singapore-education-system-with-student-learning-space/


编译自:新加坡政府科技局,2025-01-21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刘晓钰

 

 

圣雄甘地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学院推广社会情感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圣雄甘地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学院(UNESCO Mahatma Gandh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for Pea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简称UNESCO MGIEP)近期与印度瓦拉纳西跨高校教师教育中心(Inter-University Centre for Teacher Education,简称IUCTE)合作,在印度外交部(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技术与经济合作计划(Indian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programme,简称ITEC)的支持下,推出了一项面向教育工作者的混合式能力建设项目。该项目旨在赋能全球南方教育工作者,通过推广社会情感学习(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简称SEL)与和平教育,助力构建更具韧性、公平性和创新性的教育体系。这一举措也标志着南南合作教育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项目将于2025317日至324日在IUCTE举办线下工作坊,届时会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教育者参与。工作坊融合了实践培训、专家讲解与协作学习等活动,重点聚焦以下两大领域:(1)幼儿阶段的社会情感学习,参与者将学习培养3-8岁幼儿情绪智能、韧性和共情能力的实用方法,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数字教学法入门,参与者在通用学习设计(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框架的指导下,掌握更多数字化教学技能与工具,从而助力学生学习。UNESCO MGIEP同时提供线上自定进度课程,让教育者在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中实现全面成长。

项目直面当代课堂挑战,突出社会情感学习与数字教学法的重要性。通过该项目,UNESCO MGIEP期望激发教育者潜能,帮助他们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中坚力量,助力建设面向21世纪的教育体系。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mgiep.unesco.org/article/empowering-educators-in-the-global-south

 

编译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圣雄甘地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学院,2025-03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成佳蕾



电子邮箱:riice@email.shnu.edu.cn 电话:021-64321029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81号教苑楼A座1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