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ICE要闻 | “中小学生跨文化素养培育课程框架与路径研究”学术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者:王靖雯 发布时间:2020-12-25 浏览次数:10

2020年12月23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邀请,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军博士作“中小学生跨文化素养培育课程框架与路径研究”的主题讲座。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教授高鸾博士受邀担任讲座点评人。教师教育中心张民选教授、宁波博士,教育学院孔令帅教授以及中心其他师生参与了此次讲座。宁波博士主持本次讲座。

作为上海市的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浦东新区在推动更高质量的教育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中起到先行先试的排头兵作用。李军博士的讲座分为跨文化素养培育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以及跨文化素养培育面临的问题五部分。他从操作性层面出发,对跨文化素养培育进行定义,阐述了跨文化素养培育与国际理解教育的紧密联系。

在做什么方面,李军博士展示了浦东基础教育对外开放的基础框架。并且对于跨文化素养培育课程的总目标、目标框架体系、认知维度、技能维度、价值维度做了详细介绍,又分阶段展示了各个学段的目标以及内容组织体系。

对于怎么培育中小学生跨文化素养,李军博士提出了“定制+众筹”的开发模式,分享了浦东新区的区域共享课程、课程框架、团队组织的活动等,还介绍了实施路径。其中,团队组织的活动尤其精彩,大大提高了参与学生对于跨文化主题教育的兴趣,加深了中小学生对国家文化和国际文化的理解。

随后,李军博士还和现场师生就跨文化素养培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张民选教授具体探讨了跨文化课程的目的和框架建构,提出跨文化素养培育应该由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宁波博士对于民族文化认同、多元文化素养、跨文化素养三个概念的政治背景进行简要剖析,提出跨文化素养的三个内容:对话、参与、引领。孔令帅教授提出,在跨文化素养培育课程开发中,对跨文化和国际理解的联系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

高鸾博士对本次讲座做了点评。她认为李军博士的研究和实践围绕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定位展开,涉及了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开发等多个方面。这些研究和实践有助于推动上海中小学开展高质量跨文化教育。在如何实现更高层次的资源共享方面,高鸾博士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供稿/摄影 | 朱慧云 黄旖旎

电子邮箱:riice@email.shnu.edu.cn 电话:021-64321029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81号教苑楼A座1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