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毕业生就业困境加剧“回巢季”现象

发布者:万军恺 发布时间:2025-05-21 浏览次数:10

又逢一年回巢季 ”boomerang season),本应展翅高飞的年轻一代,却因就业市场寒冬被迫提前折返父母家中。这一现象折射出英国高等教育体系与现实之间日益加深的裂痕。

一、毕业即失业:教育投资回报率骤降

尽管英国大学学年尚未正式结束,但越来越多高校以节约成本为由,将传统笔试改为论文或线上考核,导致大量应届毕业生在复活节后便选择返乡。更严峻的是,许多学生毕业时手中并无工作邀约。即便顶着罗素集团大学的光环、手握一等学位,他们仍面临酒吧打工、间隔年旅行或海投简历的窘境。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企业已全面采用AI筛选简历甚至初筛面试,求职者面对冰冷的算法评估系统,连握手寒暄这类基本人际互动都被剥夺。

二、数字焦虑蔓延:社交平台加剧心理重压

LinkedIn等职场社交平台上,同龄人看似光鲜的就业轨迹进一步放大了未就业群体的焦虑感。正如Instagram曾加剧青少年对社交生活的攀比,如今毕业生们正通过隐形追踪功能窥探成功者的职业路径,陷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

三、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凸显

英国毕业生雇主协会(Institute of Student Employers)数据显示,2023年每个毕业生职位平均收到140份申请。部分学生利用ChatGPT批量生成简历,导致企业HR被海量低质量申请淹没,形成“AIAI”的无效博弈。与此同时,国民保险上调与贸易摩擦引发的经济不确定性,正令劳动力市场持续萎缩。

四、基础岗位面临自动化危机

自动化技术正率先吞噬毕业生传统就业领域。初级律师的合同起草、记者将新闻通稿改写为报道等基础工作,已被AI加速取代。招聘网站Adzuna分析显示,当前毕业生职位缩减幅度远超非学历岗位,唯有护工等无法被机器替代的低薪职业仍保持需求。

五、阶级固化风险:教育晋升通道收窄

即便在剑桥等顶尖学府,仍有大量学生对毕业去向感到迷茫,被迫接受长期拉锯战的现实。更严峻的是,硕士学历正逐渐成为优质岗位的隐性门槛,而名校MBA课程学费已飙升至8.3万英镑。这种教育军备竞赛正将中低收入家庭子女排除在特定职业路径之外,加剧社会不平等。

六、毕业生就业困境亟待破局

尽管多数回巢青年终将通过迂回路径实现职业起步,但当前教育体系与就业市场的结构性错配已引发深层危机。当年轻一代被灌输知识改变命运的信条,却面临阶层跃升通道收窄的现实,其挫败感终将以某种形式反噬社会。如何打破高学历-低就业的恶性循环,将成为英国政策制定者无法回避的拷问。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25/may/13/young-people-degrees-labour-market-ai


编译自:英国卫报,2025-05-13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冯远


电子邮箱:riice@email.shnu.edu.cn 电话:021-64321029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81号教苑楼A座1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