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创新语言教育方式

发布者:万军恺 发布时间:2025-05-21 浏览次数:10

在芬兰,一场关于语言学习的创意革命正在悄然兴起。传统课堂中枯燥的词汇背诵和语法练习,正被舞蹈、合唱和即兴戏剧等艺术形式取代。这一变革的核心,是由通力基金会资助的通过艺术进行具身语言学习ELLA)项目。该项目通过融合运动、情感与艺术表达,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打造沉浸式体验,重新定义学习的边界。

一、从身体到大脑:舞蹈让语言起来

在坦佩雷市一所表演艺术高中,瑞典语课程不再局限于课本。学生们通过与语言共舞Dans med språk)项目,用肢体动作诠释词汇和句子结构。例如,当学习季节相关词汇时,学生以即兴舞蹈模拟春日的融雪或冬夜的静谧。这种将语言与身体记忆结合的方式,吸引了大量母语为芬兰语的学生参与,课程甚至需排队候补。

ELLA项目负责人、赫尔辛基艺术大学舞蹈教育学教授Eeva Anttila解释道,当身体参与学习,语言会更深地锚定在大脑中,艺术活动不仅延长注意力,还激发情感共鸣,这正是高效学习的关键。

二、合唱团里的隐形课堂:音乐加速移民语言融入

在赫尔辛基和埃斯波,一群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正通过合唱排练学习芬兰语。指挥家Johanna Lehtinen-Schnabel设计的语言意识合唱团将流行、说唱与民谣结合,帮助学习者在歌唱中掌握发音节奏和语调。唱歌时,错误不再令人焦虑,重复歌词成了自然的练习,来自西班牙的合唱团成员Alicia Sevilla表示。尽管她同时参加常规语言课,但认为合唱团显著提升了她的口语流利度。

研究显示,音乐激活的大脑区域与语言处理高度重叠。Lehtinen-Schnabel的博士论文进一步指出,合唱中的集体协作还能增强文化认同感,帮助移民群体建立社会联结。

三、青少年教育新范式:用动感学习对抗屏幕疲劳

面对全球青少年注意力缩短的挑战,赫尔辛基大学研究员Elias GirodELLA理念引入中学课堂。在他的实验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户外探索甚至地板游戏学习语法结构。站起来、触摸物体、与同伴互动——这些动作强化神经连接,让抽象词汇变得具体。他批评现行教育评估体系(如PISA排名)忽视创造力,呼吁将艺术纳入核心能力指标。

四、政策联动:芬兰教育改革呼应创新实践

芬兰国家核心课程自2014年起便弱化机械记忆,强调功能性学习。随着2025年新一轮修订启动,强调功能和认知教学,而不是正式或僵化的教学。ELLA倡导的跨学科方法或将被进一步制度化。Girod建议,学校应邀请艺术家驻校,将博物馆、剧院变为语言实验室。归属感是学习的第一前提,尤其对新移民学生而言,艺术能消解隔阂,让语言成为联结的桥梁。

ELLA项目的成功印证了芬兰教育的前瞻性:当语言突破纸面,融入身体的律动与集体的共鸣,学习不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场关于文化、自我与创造的觉醒之旅。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finland.fi/life-society/with-art-motion-and-emotion-finnish-researchers-explore  -new-language-learning-paths/


编译自:《这就是芬兰》杂志官网  2025-04-28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研究院 毕心如


电子邮箱:riice@email.shnu.edu.cn 电话:021-64321029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81号教苑楼A座1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