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多州开展K-12阶段AI试点项目

发布者:万军恺 发布时间:2025-07-01 浏览次数:10

截至 2025  3 月,美国教育领域迎来人工智能应用新进展,已有 28 个州正式发布或采纳了针对 K-12 教育的AI指南。这一举措标志着各州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当前,多数州已为发布此类指南筑牢根基,在此基础上,众多州正积极谋划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特定的教学及支持目标深度融合。这一趋势反映出教育界对人工智能潜力的认可,以及将其有效融入教育体系的积极探索。

尽管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未来在 K-12 教育领域极有可能涌现出更多创新应用场景,但就目前而言,各州的工作重心仍主要聚焦于教学和支持服务领域。各州教育部门希望通过合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学质量、优化学习体验,并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高效的支持服务。这一战略布局不仅顺应了科技发展趋势,也为 K-12 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性。

一、教学与课程

目前,美国至少有五个州已付诸行动,或已实施、或正在开发人工智能课堂融合与负责任使用的试点项目,力求在教育领域探索人工智能应用的更多可能。

2025 年春季,康涅狄格州在教育创新上迈出重要一步,于七个学区正式启动人工智能试点项目。该项目聚焦七至十二年级学生,旨在为他们打开人工智能知识的大门。通过向学生介绍经州政府严格审核批准的人工智能工具,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深入学习、亲身体验人工智能的魅力。与此同时,为确保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教育工作者们也将接受专业发展培训,学习如何将人工智能有效融入日常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值得一提的是,康涅狄格州这一人工智能试点项目的诞生,得益于《第 24 - 151 号公共法案》的推动。该法案作为一项大型债券和财政政策法案,其中明确包含条款,要求州教育部制定并实施该项目,为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

早在 2023 - 2024 学年,印第安纳州教育部便已先行一步,启动了人工智能赋能平台试点资助项目。该项目为期一年,为参与学校提供全方位的资金支持,涵盖订阅费用以及专业发展培训等方面。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平台,该项目致力于为学生提供高强度、个性化的辅导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也期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让他们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创新与学生个性化关怀中。项目实施后,取得了积极的反馈,参与项目的教师中,有 53% 表示他们的体验是积极或非常积极的。印第安纳州教育部巧妙利用 200 万美元的联邦新冠疫情救济资金,推动这一竞争性资助项目的落地实施。尽管目前这笔资金已使用完毕,但部分学校积极响应,选择通过该州的数字化学习资助项目,持续推进相关项目,让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爱荷华州教育部同样在教育创新领域积极作为,宣布投资 300 万美元,为爱荷华州所有小学(包括公立和非公立学校)引入一款先进的人工智能阅读辅导工具。这款工具借助语音识别技术,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提供实时帮助,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朗读水平。目前,该项目正处于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预计将于 2025 年夏季正式开始推广,届时将为爱荷华州的小学生们带来全新的阅读学习体验。

二、学生数据管理

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崭露头角,一些州已率先将其应用于特定场景,如学生跟踪与识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肯塔基州教育部在教育创新上独具慧眼,早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如 ChatGPT 发布之前,就已开发出一款极具前瞻性的早期预警工具。这款工具巧妙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挖掘学生数据,精准识别有辍学风险或可能课程不及格的学生,并将这一实用工具提供给各学区。借助收集到的丰富数据,每位学生都会获得一个与毕业紧密相关的分析数据得分。教师只需登录在线平台,就能轻松访问该得分,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助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肯塔基州教育部门对学生学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利用先进技术提升教育质量的决心。

与此同时,新墨西哥州也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该州四个学区联合发起并资助了一项试点项目,引入名为 Edia 的人工智能平台,旨在有效解决学生缺勤这一长期困扰学校的问题。Edia 平台具备强大的自动化处理能力,能够对学生信息系统中的各项任务进行高效处理,接管原本由考勤人员或自动语音呼叫系统承担的工作。当教师标记学生缺勤时,平台的大型语言模型(或聊天机器人)会迅速响应,及时提示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通过短信发送更多缺勤信息。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信息沟通的效率,还增强了家校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该试点项目的推动,源于当地长期居高不下的缺勤率,各学区希望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平台,找到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三、展望未来

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其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推动着教育模式不断创新与变革。然而,与之相伴的公平获取资源和信息相关问题,再度将数字鸿沟这一长期存在的社会议题推至风口浪尖。

“全民教育”(All4Ed)组织对 2018 年美国社区调查数据的深入分析,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仍有 1690 万儿童在家中无法接入高速互联网和联网设备。这一庞大的数字背后,是低收入家庭、历史上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群体的学生以及农村学生所面临的严峻困境。相较于其他学生,他们更易遭遇资源获取障碍,在教育数字化的浪潮中,这些学生仿佛被困在“孤岛”之上,难以充分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教育红利,进一步加剧了教育不平等现象。

除了数字鸿沟问题,一些旨在跟踪和识别有辍学风险学生的项目也引发了广泛担忧。2021 年对威斯康星州长期运行的早期预警系统进行的分析结果令人震惊:在识别可能辍学的学生时,该系统的错误率竟接近四分之三。更为严重的是,对于黑人和西班牙裔学生而言,这一错误率更高。这一现象不仅反映出技术本身可能存在的缺陷,更凸显了算法偏见对特定群体的潜在伤害。当人工智能算法被应用于教育决策时,如果缺乏充分的公平性考量,可能会导致对某些学生的误判和不公正对待,进一步阻碍他们的学业发展。

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风险,政策制定者在决策过程中必须慎之又慎。以循证实践为基础开展项目,是确保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为所有学生创造更多资源获取机会和发展机遇的关键。只有通过严谨的研究和实践验证,才能避免技术滥用和偏见放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中受益,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与优质发展。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www.ecs.org/ai-artificial-intelligence-pilots-k12-schools/


编译自:美国州教育委员会,2024-06-24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周诺男


电子邮箱:riice@email.shnu.edu.cn 电话:021-64321029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81号教苑楼A座1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