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发布《INSPIRE指南》重视难民教育

发布者:万军恺 发布时间:2025-07-08 浏览次数:10

世界银行指出,2025年全球难民人口达3160万,其中47%18岁以下儿童,而2022-2023学年难民小学毛入学率仅65%,远低于全球平均102%的水平,中学入学率42%、高等教育仅7%,约720万学龄难民儿童失学,人均学业中断3-4年。在此背景下,由世界银行与联合国难民署(UNHCR)联合制定的《INSPIRE指南》(INSPIRE Guide to Refugee Inclusion in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s),旨在推动难民儿童全面纳入东道国国家教育体系。该指南基于全球共识,即包容性教育是难民教育最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覆盖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强调难民与东道国儿童同校学习、政府资助、统一管理。该指南分为三个部分:指南说明(Guidance Note)、干预库(Intervention Repository)和证据说明(Evidence Note),形成了系统的难民教育融入解决方案。

一、指南说明

1.包容性教育的概念

INSPIRE所倡导的“包容”具有明确内涵:难民儿童就读于收容国国家公立教育系统,通过政府渠道获得资金支持,并与收容社区儿童共同学习。这一模式区别于平行教育系统,后者依赖人道主义援助,常采用原籍国课程,缺乏政府认证和长期可持续性。

包容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增加入学机会,更旨在通过系统性整合实现三重效益:对难民而言,获得认证学历、提升就业能力;对收容国而言,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教育成本,同时通过资源投入强化教育系统;对社会而言,促进跨群体融合,缓解社会张力。土耳其的实践表明,通过分阶段将叙利亚难民从临时教育中心(TECs)转入国家学校,配合土耳其语课程和教师培训,成功实现了大规模融合。

2.政策与法律框架的构建

INSPIRE指南强调,法律框架是包容的基础。在国际层面,《1951 年难民公约》《儿童权利公约》等文件确立了难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国家层面,收容国需制定或修订政策,消除入学障碍。例如,哥斯达黎加取消了难民入学的文件要求,秘鲁允许家长通过宣誓声明为子女注册入学。

在各国的政策实践中难民教育存在显著差异:约54%的收容国对难民教育无正式限制,35% 存在部分限制(如文件要求、分时段授课),10% 完全禁止难民进入公立学校。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教育政策的宽松程度与难民儿童入学率及读写能力呈正相关——乌干达与埃塞俄比亚的政策评分差异(0.5 vs 0.22)对应着近3个百分点的入学率差距。

3.融资机制与资源整合

包容教育的初期投资包括语言支持、心理社会支持、补习教育等“过渡干预”,后续需纳入国家教育预算的经常性支出。INSPIRE推荐使用“难民与收容社区窗口”(WHR)等融资工具,为符合条件的国际开发协会(IDA)国家提供融资。截至2023年,仅有11个国家使用WHR2个国家使用全球优惠融资机制(GCFF),数据显示资金利用仍有提升空间。

成本分析显示,包容性难民教育的年度成本占多数国家公共教育支出的比例低于1%,但在难民危机严重且教育投入有限的国家,仍需国际支持。联合国难民署与世界银行开发的成本计算工具提供了标准化方法:在学前和小学阶段增加20%的过渡成本,中学阶段增加35%,乘以目标受益人数即可估算总成本。

二、干预措施

1.政策与融资环境干预

针对难民常因文件丢失无法入学的问题,乍得等国通过与联合国难民署合作,为难民发放临时身份证和出生证明,确保其注册入学资格。土耳其则是为叙利亚难民建立的“临时保护”身份系统,使其可凭ProGres编号参加初中考试(BEF)。埃塞俄比亚的“GEQIP-E”项目通过学校拨款支持难民融入,喀麦隆的教育改革项目则将学校管理移交教育部,确保资金流向透明。这些措施帮助收容国应对难民流动带来的预算波动。

2.学校层面的能力建设

约旦、黎巴嫩等国采用“早/晚班”制,在不新建校舍的情况下增加学生学习的时间以及学习人数。尽管双班制可能导致教学时间缩短,但在土耳其的案例中,配合教师培训和资源投入,有效缓解了入学压力,且未显著降低教育质量。国际救援委员会(International Rescue Committee)开发的“Healing Classrooms”项目在黎巴嫩、刚果(金)等地培训教师应对创伤学生,成本约249美元 / 人,涵盖教学法和心理支持。而土耳其的“叙利亚志愿教育人员”(SVEP)计划为教师提供与最低工资挂钩的津贴,提升师资稳定性。

3.学生支持与融入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机构在约旦、乌干达开展的“返校运动”,通过发放校服、文具等学习包(成本约 6-79 美元/人),配合社区动员,显著提升入学率。黎巴嫩的“无失学一代”项目还提供现金补助,抵消交通和间接成本。针对学业中断的难民儿童,“不能等待的学习”(CWTL)项目在苏丹、黎巴嫩通过数字游戏化学习,在 6-12个月内补全核心课程,提升数学和阿拉伯语能力,同时改善心理社会福祉。

除此之外,哥伦比亚、乌克兰等国统计系统中增加了“原籍国”“难民身份”等字段,实现数据分类统计。约旦通过“SIMAT”系统追踪叙利亚学生,支持政策调整。德国的研究显示,多元文化课堂可减少难民学生的社交排斥,而坦桑尼亚的“EmpaTeach”项目虽未降低教师体罚率,但提升了积极管教方法的使用。学校安全框架需包括反暴力培训、卫生设施改善等。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entities/publication/80b1d4b3-5df2-469e-8cc1-00f5f70fb656


编译自:世界银行官网,2025-06-24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李滢滢


电子邮箱:riice@email.shnu.edu.cn 电话:021-64321029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81号教苑楼A座1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