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布《全球幼儿教育趋势》报告

发布者:万军恺 发布时间:2025-07-09 浏览次数:10

幼儿教育是对教育和劳动力的双重投资。早期学习能促进幼儿认知与社会性发展,当融入高效教育体系时,其与三年级阅读能力达标率、高中毕业率及大学入学率的提升呈正相关,同时能降低未来犯罪率与社会福利依赖率。与此同时,健全的幼儿教育项目可使父母重返劳动力市场,从而提升家庭经济流动性。2025523日,美国国家教育与经济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on Education and the Economy,简称NCEE)发布《全球幼儿教育趋势》报告(Global Trend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探讨了全球领先的教育体系以及美国几个在教育领域表现卓越的州如何重塑幼儿教育,以扩大更多低龄学习者的受教育机会,确保这一阶段的教育与K-12教育体系紧密衔接。报告指出,全球幼儿教育发展呈现几下关键趋势,这些趋势正在重塑各国早期教育体系的政策框架与实践模式。

一是扩大普惠教育覆盖范围。苏格兰为35岁儿童提供每周最多22小时的免费早期教育(2021年仅为每周11小时)。苏格兰政府自2017年起开始投资扩大早期教育体系容量,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对幼师培养项目的支持、增建教育设施以服务更多儿童等。该项目优先惠及最需要免费早期教育服务的家庭;目前只要家庭选择经认证的机构,即可享受全覆盖服务。截至2023年,97%符合条件的34岁儿童已获得政府资助的早期学习服务。中国通过《学前教育法》保障全国范围内学前教育的普及性。截至2023年,中国91%的适龄儿童已接受学前教育。该法案旨在提升现有教育质量并在资源不足地区新建学前教育机构。法案构建了学前教育安全、质量与布局的框架体系:一是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资质标准;二是通过与省市级政府协作,优先配置农村、偏远及欠发达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加速推进学前教育全面普及进程。美国佛罗里达州通过“自愿学前班教育计划”为全州所有4岁儿童提供免费的半日制学前教育。家长可选择让孩子参加学年制课程、暑期课程或特殊教育服务课程,并可灵活选择公立、私立或专业服务机构。该计划自2005年启动以来,目前覆盖了佛罗里达州67%4岁儿童。

二是完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澳大利亚《国家质量框架》通过统一标准与持续改进机制,确保全国幼儿教育项目质量的一致性,以提升全体幼儿的发展成效。该综合性框架在实施十余年后,于2023年完成重大修订。新框架突出三大创新:一是新增三项学习原则,二是完善两大学习框架并扩充教学实践指南,三是强化批判思维、可持续发展及原住民文化传承等内容。新西兰聚焦整体系统效能与建立合作关系,来强化早期教育评估体系。根据“明日学校”独立工作组的政策建议,教育评审办公室于2020年进行了重组升级。新架构下的教育评审办公室重点评估教育机构的综合表现及系统整体目标的实现进度,例如提升教育服务质量,而非单独审查各个早教中心;审视推动早期教育发展的关系网络,包括早教机构之间、以及与家长和家庭间的协作关系。美国马里兰州在全州范围内推行混合式幼儿教育项目,并采用持续改进机制。作为《马里兰州未来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州着力提升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提供基于实证的课程体系,并根据州质量评级与改进系统配套全方位服务。此外,州政府正与顶尖教育系统评估机构合作,研判普及四岁幼儿学前教育的推进成效,并探索更高效满足幼龄学习者及其家庭需求的服务模式。

三是实现早期学习系统协同。加拿大安大略省重视幼儿的读写与数学能力,更新针对4-5岁儿童的幼儿园课程大纲。自2025年起,课堂将强制实施自然拼读、词汇、分数、编程、规律认知等基础技能的专项教学,同时保持实践操作与游戏化学习的核心地位。此次课程改革是该省全面提升各学段学生数学、写作及阅读能力的战略举措,通过新增课堂靶向支持、升级早期阅读干预机制,确保所有学生获得统一且严谨的学术训练。韩国推行Nuri课程Nuri curriculum)全面覆盖所有公立幼儿园及托儿机构。该课程是一套以游戏为基础、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为35岁幼儿提供统一的学习基础,并与中小学课程相衔接,既保障向K12教育的顺利过渡,又促进教育系统的连贯性。作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重要实践,新版课程将教学重点从“教师主导游戏”转向“儿童自主游戏”。美国新罕布什尔州通过系统化资源支持幼教工作者实现课堂游戏日常化。该州教育厅与新罕布什尔大学合作制定了统一的教学标准,并开发系列工作坊,指导幼儿教育从业者掌握课堂最佳实践。该校还利用联邦“学前教育发展补助金”,为幼儿园及学前班教师提供持续性的实践指导。截至2025年,新罕布什尔大学已与州内70%以上的学区建立合作,通过专项培训帮助教师掌握能培养儿童自主性、好奇心、沟通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游戏教学法。

四是赋能专业幼教人才队伍。新加坡推出了新的职业发展路径,旨在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拓展职业晋升通道。其《幼儿教育行业技能框架》明确了行业急需的专业技能要求,包括响应式照护、社区协作以及数据信息管理等核心能力。该框架面向教育工作者、雇主及培训机构三方,通过指导专业培训项目,助力从业人员技能提升与职业进阶。作为配套措施,新加坡还将幼儿教育工作者薪资提高了30%,提高该行业的从业者留存率并提升教育质量。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教育部与澳大利亚职业培训机构合作,共同开发面向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在线专业培训项目。这些自主进度的在线课程旨在提升教师在关键领域的专业技能,助力职业发展,并缓解职业倦怠。自2025年起,州政府将新增一项聚焦人才留任与职业晋升的领导力培养计划。美国新墨西哥州建立幼儿教育职业阶梯体系,并为全州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薪资补贴。该职业阶梯体系设有六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相应的资质要求与核心能力标准。幼儿教育工作者在获得专业认证或学士学位后,可在三大发展路径中自主选择发展路径:教师岗、项目管理岗或幼儿家庭研究岗。

五是融入数字素养培育体系。丹麦推进数字工具融入幼儿教育场景,举措严格遵循国家确立的指导框架。丹麦强调幼儿使用技术需在成人引导下进行,针对两岁及以下儿童,数字工具仅限用于满足特殊教育需求等必要教学目的,例如为残障儿童提供支持。对于三至五岁儿童,则允许在数字工具能促进主动学习与社会互动的前提下使用。爱沙尼亚通过“编程虎”(ProgeTiger)计划将机器人引入课堂,培养幼儿的数字技能。过去数年间,爱沙尼亚部分幼儿园及学前班已开展试点,通过游戏化活动,教导27岁儿童学习动画制作、编程、数字媒体与安全等技术能力。采用机器人教学的优势在于学生可减少屏幕接触时间,增加实践操作机会。该项目通过提供资金补助、师资培训和课程资源,支持学校开展从幼儿园到高中的编程、机器人等信息技术教育。美国“洛杉矶联合学区”计划到2025年实现所有学前班学生参与计算机科学教育项目。该学区的目标是让每位学前班至五年级学生每年至少接受20小时的计算机科学课程教学。其幼儿园阶段的教学标准聚焦五大核心概念:计算系统、网络与互联网、数据分析、算法与编程,以及计算机技术的社会影响。

六是健全家校社协同共育机制。爱尔兰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注重吸纳利益相关方全程参与,涵盖政策设计、实施及评估各阶段。该国2022-2028年《幼儿学习与保育及学龄儿童照护人力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广泛征询了教师组织、儿童权益团体、高等教育机构、工会、家长委员会及其他相关机构的意见,并设立公众意见征集期。美国明尼苏达州“全家庭支持体系计划”通过与社区共建综合服务体系,推动以家庭为核心的学习模式。州政府不仅支持与当地社区共同开发教育工具、资源和课程方案,还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各受资助机构定期交流实践经验,并将基层创新成果转化为强化全州早期教育体系的政策建议。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通过多方协作重塑早期教育系统,一是组建包含幼儿教育工作者、K-12教育者及政府官员的专项工作组,开展系统评估诊断;二是确立两大改革重点,构建区域协同机制以优化幼小衔接,完善幼师职业发展体系以提升岗位吸引力,特别注重让一线教育工作者全程参与系统设计及实施,确保改革方案切实可行。

七是构建托幼一体服务体系。爱沙尼亚2025年启动幼托与早教系统整合改革,通过三大举措提升质量:一是保障公立学前教育学位全覆盖,确保特殊教育需求儿童优先入学;二是统一早教从业者资质标准,要求全体教师持续参与专业培训,及时掌握最新教学方法;三是建立地方政府、教育机构与家庭的协同机制,精准对接幼儿家庭需求。该一体化改革显著提升服务效率,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化。韩国整合幼儿教育项目监管职能,以优化服务体系。韩国教育部自2024年起全面接管0-5岁幼儿教育服务,结束原有“3-5岁归教育部门、0-5岁归地方政府”的管理模式。此次改革通过三大措施提升服务效能: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早教管理体系,应对持续走低的生育率挑战;二是推出“家长协同计划”,增设早晚托管服务;三是自2025年起分阶段实现3-5岁幼儿免费教育。美国伊利诺伊州携手家长、幼儿教育机构及其他利益相关方,计划于2026年前成立州级“幼儿教育统一部”。该部门于2024年启动筹建,通过整合原属三个不同州级机构的职能,着力破解幼儿教育服务资源分散、覆盖不均等问题。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ncee.org/global-trends-in-early-childhood-education/


编译自:美国国家教育与经济研究中心2025-05-23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施晨莺



电子邮箱:riice@email.shnu.edu.cn 电话:021-64321029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81号教苑楼A座1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