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强调从小培养社会情感能力

发布者:万军恺 发布时间:2025-07-12 浏览次数:10

近日,针对《联合早报·交流站》刊登的黄金花读者投函《学校没有教的课》一文中提出的观点,新加坡教育部学生发展课程司(第一司)统筹司长卢炜桢指出,让学生掌握支持他们的社交和情感健康的知识和技能至关重要,并介绍了一系列教育措施。 

在课程设置方面,新加坡教育部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入“品格与公民教育(Character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课程,覆盖从小学到大学先修班的各个阶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着重培养学生面对挑战时的韧性心态与关键技能。低年级阶段,课程着重引导学生认识情绪并掌握基础的调节技巧。随着学生年龄增长,课程内容逐步拓展深化,涵盖培养积极心态应对新体验、掌握压力与期望管理策略等重要领域。同时,课程还引导学生识别自身及他人潜在的心理问题,并在必要时主动寻求帮助。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学校还通过课程辅助活动、学习之旅以及户外探险学习营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造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在这些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得以将课堂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场景中,进一步巩固和强化相关能力,在实践中实现全面发展。

在学校层面,新加坡积极构建同侪互助机制,组织学生开展相关培训,使其能够关注同伴的心理健康状况。经过培训的学生可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留意同学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及时为情绪受困的同伴提供初步支持,并在必要时鼓励他们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与此同时,教师也接受系统的培训课程,能够敏锐地识别学生可能出现的情绪问题迹象,并为学生提供及时且有效的指导与支持。对于那些需要更深入帮助的学生,学校辅导员发挥关键作用,他们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服务,助力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健康。

新加坡教育部还充分认识到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通过日常的亲子互动以及对孩子的悉心照顾和关爱,对孩子的情绪管理、韧性培养以及应对人生挑战的能力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为此,教育部积极推动家校合作,引导家长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水平。

在此基础上,教育部会继续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互助生态系统,并与家长和社区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助力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能够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www.moe.gov.sg/news/forum-letter-replies/20250630-students-equipped-with-socio-emotional-competencies-from-young


编译自:新加坡教育部,2025-06-30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刘晓钰


电子邮箱:riice@email.shnu.edu.cn 电话:021-64321029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81号教苑楼A座1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