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儿基会发布《超越障碍》报告重视残疾儿童教育

发布者:万军恺 发布时间:2025-08-01 浏览次数:10

近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发布的《超越障碍:推进残疾儿童研究》(Beyond Barriers: Advancing Research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聚焦残疾儿童包容性研究的核心原则、挑战与解决方案。报告强调,包容性不是研究结果,而是研究设计的基础,需通过跨部门多领域协作实现。通过全球专家研讨和案例研究,该报告系统梳理了残疾儿童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与创新路径,为我国残疾人教育体系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全球残疾儿童教育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报告》指出,全球约10%的儿童患有残疾,其中低收入国家和人道主义危机地区的残疾儿童在教育、医疗和社会融入方面面临多重障碍。主要挑战包括:

1)数据缺口与识别滞后

许多国家缺乏残疾儿童早期筛查和分型数据(如残疾类型、支持需求),国家数据系统多仅记录“是否残疾”,导致干预延迟。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仅30%的残疾儿童被纳入教育统计,而亚洲部分地区因文化偏见,残疾儿童常被家庭“隐藏”。

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辅助技术(AT)的获取率在低收入国家不足10%,且相关数据仅追踪设备的分发量,而不关注实际使用效果。研究者残疾专业知识有限,过度聚焦产品,忽视教育、社区支持等系统联动。报告以埃塞俄比亚为例,说明当地学校因缺乏轮椅和盲文设备,使得60%的肢体残疾儿童无法入学。

3)研究伦理的实践困境

传统研究常将残疾儿童视为“被动接受者”,而非参与主体。伦理审查常因“保护”而排除复杂需求儿童,如默认认为认知障碍儿童无法参与;研究工具依赖文字或语言,忽视非口头的沟通需求(如手势、图像)。例如,在一项涵盖160项校园暴力预防的研究中,仅3项涉及残疾儿童,且未调整调研方法以适应其沟通需求。

报告通过梳理实践案例与全球现状,对以上残疾儿童研究存在的关键障碍提出了相对应的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1)参与式方法革新:通过儿童主导的绘画、故事讲述、数字叙事等工具,让非口语儿童表达需求。例如,尼日利亚的研究中,残疾儿童用贴纸和游戏共创“学校包容清单”,突破了语言限制。

2)数据系统升级:采用标准化工具(如 UNICEF 儿童功能模块),将残疾细分数据纳入研究预算;埃塞俄比亚、印度的辅助技术研究中,通过社区参与追踪设备长期使用情况,替代传统的“发放即成功”指标。

3)伦理框架重构:将伦理视为“持续关系”而非一次性审查。巴西项目中,研究者通过定期反馈会、家庭共创图像工具,让照护者从“犹豫参与者”转变为“研究协作者”,解决了知情同意的文化适配问题。

4)长期资金与系统协同:倡导3年以上灵活资金,支持纵向追踪研究。例如,“Baby Ubuntu模式整合早期筛查、辅助技术转诊与社区健康系统,证明跨部门协同可提升研究可持续性。

二、行动建议:基于六大核心原则的多主体实践指南

报告提出包容性研究的六大核心原则,并针对不同主体制定了行动框架:

1)研究者:以“共创”为核心,革新方法与伦理

与残疾人组织(Organization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OPDs)、照护者共设计工具,从设计阶段开始就纳入多元主体。如肯尼亚的暴力预防研究中,残疾人组织协助将“创伤回忆”转化为可绘画的情景卡片,降低参与门槛。

采用适配性方法,对非言语沟通儿童使用“行为观察+照护者解读”组合策略,如印度的认知障碍儿童研究中,通过“是否微笑、主动触摸工具”判断参与意愿,替代传统口头同意。

建立“退出机制”,如紧急情况下的远程研究中,允许儿童通过挂断视频、沉默等方式终止参与,而非依赖书面确认,从而将研究伦理贯穿全程。

2)资助者:以“资金——参与对齐”为原则,重塑资源分配

要求包容性预算:将手语翻译、无障碍材料等纳入必选预算项,而非“额外支出”。例如,在尼泊尔的项目中,强制预留15%预算用于社区照护者培训,确保数据收集覆盖偏远地区残疾儿童。

3)政策制定者:以“政策——证据衔接”为目标,完善制度保障

在国家研究伦理委员会中预留残疾人组织席位,强制残疾人组织参与治理。如乌拉圭要求残疾儿童代表占儿童保护研究审查组的 20%,避免“无残疾者决定残疾者权益”。

统一残疾指标,推广“华盛顿组问题”等标准化工具,如黎巴嫩在难民研究中采用该工具,首次细分出“肢体障碍儿童在紧急避难所的跌倒风险”数据,推动了无障碍设施改造。

4NGOs与社区:以“生态系统建设”为导向,强化落地能力

培训一线人员。在乌干达的暴力预防项目中,教会社区工作者用“玩偶模拟”技术与自闭症儿童沟通,使参与率从12%提升至68%

记录本土化创新。如叙利亚难民营中,志愿者用“石头摆图案”帮助失学残疾儿童表达需求,该方法被纳入儿基会紧急研究手册。

残疾儿童教育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全球经验表明,包容性教育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权力结构与价值观的重塑。真正的包容,不是将儿童纳入现有体系,而是为他们重建体系。报告通过实证案例与系统分析,明确了残疾儿童包容性研究的“破局路径”。通过多主体协同,将挑战转化为创新机遇,从而实现“研究不仅关于残疾儿童,更由残疾儿童共创”的目标。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www.unicef.org/innocenti/reports/beyond-barriers-advancing-research-children-disabilities


编译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官网,2025-07-22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李滢滢


电子邮箱:riice@email.shnu.edu.cn 电话:021-64321029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81号教苑楼A座1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