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强调高校创新驱动经济转型

发布者:万军恺 发布时间:2025-08-01 浏览次数:10

数字化、脱碳化、人口结构变化和去全球化,这四大趋势正在深刻重塑德国的经济格局。成功实现转型的关键在于创新,而德国高校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培养未来的专业人才,是经济界的重要合作伙伴,在与未来相关的领域开展研究,同时,来自国外的留学生毕业后留在德国,也成为德国技术移民的重要来源。

过去二十年,德国大学入学率显著提升。2000年,相应出生人群中仅有三分之一的人进入大学学习;到2023年,这一比例已攀升至58%。女性入学增长尤为明显,2023年她们在新入学学生中的占比达到63%。然而,未来几年大学新生人数预计难以持续增长。原因有二:一是低生育率直接导致适龄人口减少;二是部分人口大州将文理中学学制从八年延长至九年,造成整届高中毕业生出现断层,并推迟了他们作为潜在新生的入学时间。

因此,大学亟需面向未来,致力于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为未来的职场做好准备。为此,德国经济研究所(IW)调研了高等教育的哪些方面对企业最为重要。结果显示:企业最看重的是高校通过知识转移带来的创新动力,近四分之三(74%)的公司视此点为关键。此外,约60%的企业认为以下支持同样重要:高校为其员工提供的继续教育(例如研讨会或兼职学习课程);校企合作研究;高校对初创企业的扶持。

为了满足学生的这些期望,政策制定者们必须向大学伸出援助之手。德国经济研究所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保障STEM人才基础:中小学应在职业与学业方向指导中更加强调STEM学科(数学、信息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性;高校则需扩大STEM领域课程供给,同时开设预科衔接课程并提供学业支持措施,以降低该领域的辍学率。

增加研究经费:过去几年,德国高校用于研究与开发的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例约为0.6%,这使得德国在国际比较中处于中等水平。国家应将研究支出提高到 GDP  0.9%,并尤其重点关注数字化和气候保护领域。

促进合作:政府应促进并扩大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研究合作,例如通过减少官僚障碍、加强技术转化中心建设,以及扩展教师研究休假规则,以便有更多机会前往企业和政策部门进行交流访问。

加强衍生企业建设:为了激励学生将创新理念转化为企业创立,高校应建立支持创业的体系——例如通过额外的活动、导师项目或竞赛。高校现有的创业支持应持续提供,并通过改进法律框架来加速衍生企业的创建。

扩展学术继续教育:高校应通过在职模块化课程改进其面向在职人员的课程设置,并使其面向人工智能及其他关键技术等主题。

加强国际留学生培养:总体而言,德国在这方面进展良好,国际留学生数量持续增加,在2023/24冬季学期达到近38万人。为了吸引更多未来的学术人才选择德国,最重要的是,必须通过加快签证发放来简化来自第三国的申请者的入境程序。奖学金和担保计划可以帮助帮助资助他们的生计。一旦这些年轻人在德国注册入学,大学就应投入更多人力,为外国留学生提供陪伴、支持语言学习并帮助他们更好地为进入德国就业市场做准备。

促进国际交流:欧盟应进一步扩展其国际交流项目伊拉斯谟+项目并将其延伸至研究人员,以加强高校间的跨国合作。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bildungsklick.de/hochschule-und-forschung/detail/hochschulen-innovationen-wirtschaft


编译自:德国bildungsklick官网,2025-07-17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凌慧


电子邮箱:riice@email.shnu.edu.cn 电话:021-64321029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81号教苑楼A座1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