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托育政策观察
编者按:2025年7月28日,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作为一项全国性的重要民生政策,将助力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成本,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0-3岁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人生开端“黄金1000天”,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与少子化国家,近些年坚持“投资于人”,着力支持0-3岁的早期教育与托育服务体系,通过完善早期托育立法、提高现金与成长金补贴、差异化阶梯式育儿补贴、完善多元化托育机构设立、扩大免费日托服务、补充托育人员与师资力量、加强早教机构监管、税收与薪资福利联动政策、促进政府与产学研合作、支持家庭与社区深度协同等全周期举措,以撬动家庭生育意愿,提高人口出生率,构建高质量活力社会形态,促进民族国家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期关注各国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托育与早期教育政策,以期为我国不断完善育儿与托育政策提供国际视野。
21世纪初,在若斯潘政府执政时期,法国开始实施了父亲育儿假制度。该育儿假为期11天,需在孩子出生后的几个月内连续休假,并由社会保障体系全额承担。这既是一种让父亲参与育儿的方式,也是在推动夫妻之间的平等。这项在1970年代就被提出的诉求终于在2001年6月由当时的总理利昂内尔·若斯潘(任期:1997-2002年)实现。他曾表示:“这项措施体现了对父亲在孩子幼年时期角色的认可,确立了父母之间的平等,这标志着性别平等取得了新进展,而性别平等正是政府政策的核心。”
根据法国卫生部的数据,那些请假照顾孩子的父亲,大多来自男女角色差异最小的家庭。正因如此,多个协会和年轻一代法国人一直在争取将父亲育儿假延长至一个月。这一目标最终得以实现,从2021年7月1日起,法国的新晋爸爸们可以享受为期25的育儿假。
需特别指出,父亲在孩子出生后共有两类假期:一是出生假:与父亲育儿假适用人群相同,固定3个工作日并可依集体协议延长,可自孩子出生当日或随后首个工作日起休,由雇主全额支付工资;二是育儿假:在孩子出生后6个月内,法定父亲、母亲的配偶或同居伴侣均可享受父亲育儿假:若为单胎,假期共25天;多胞胎则延长至32天。育儿假分两段执行第一段为强制连续4天,须紧接出生假后立即开始,期间劳动合同暂停,员工不得工作(除非有例外);若新生儿需立即住院,该段假期可按住院天数相应延长,最长30天。第二段为可选休假(单胎21天、多胞胎28天),可分两次使用,每次不得少于5天。所有在职父亲及母亲配偶/伴侣,不论工龄、企业规模或合同类型均可申请。育儿假期间雇主不支付工资,员工可从社会保障领取每日津贴,所有假期结束后员工返回原岗或同等岗位,薪资不变,工作权益不受影响。
正如鲍里斯·西鲁尔尼克所言,孩子生命最初的1000天奠定其未来的不平等轨迹,因此增加父母陪伴时间尤为关键:它不仅帮助在情感与亲职关系形成的关键期建立更牢固的亲子纽带,也为所有父亲提供了在出生后更长时间陪伴孩子的契机;更重要的是,这项父亲育儿假制度在性别平等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通过分担育儿任务、减轻母亲压力、强化父亲角色,为实现真正且持久的平等奠定基础。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www.ina.fr/ina-eclaire-actu/le-conge-paternite-en-france-la-lente-evolution-des-mentalites
https://travail-emploi.gouv.fr/le-conge-de-paternite-et-daccueil-de-lenfant
https://www.info.gouv.fr/actualite/la-duree-du-conge-paternite-passe-de-14-a-28-jours
编译自:
法国视听网,2021-07-01
法国劳工部官网,2024-12-09
法国信息部官网,2022-03-17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秦志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