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托育政策观察
编者按:2025年7月28日,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作为一项全国性的重要民生政策,将助力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成本,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0-3岁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人生开端“黄金1000天”,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与少子化国家,近些年坚持“投资于人”,着力支持0-3岁的早期教育与托育服务体系,通过完善早期托育立法、提高现金与成长金补贴、差异化阶梯式育儿补贴、完善多元化托育机构设立、扩大免费日托服务、补充托育人员与师资力量、加强早教机构监管、税收与薪资福利联动政策、促进政府与产学研合作、支持家庭与社区深度协同等全周期举措,以撬动家庭生育意愿,提高人口出生率,构建高质量活力社会形态,促进民族国家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期关注各国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托育与早期教育政策,以期为我国不断完善育儿与托育政策提供国际视野。
儿童保育补贴(Childcare Subsidy)政策一直是新西兰政府惠及民生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新西兰政府持续更新完善儿童保育补贴政策,为众多家庭减轻了育儿负担。以下是新西兰最新儿童保育补贴政策:
受惠儿童群体:年龄在5岁及以下(特殊残疾儿童年龄可至6岁),每周参加3小时及以上的幼儿园、学前班、托儿中心、托儿所、游乐中心和游戏小组等早期儿童教育计划或服务的儿童。
儿童保育补贴到付标准:
1.如果监护人不能通过工作、学习或培训等获得经济来源,则政府每周将支付最多9小时的儿童保育补贴。
2.如果监护人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则每周最多可以获得50小时的儿童保育补贴:1)有工作、学习日程或参加经批准的培训课程者;2)参与新西兰工作和收入局(Work and Income)要求开展的活动者;3)夜班工作者;4)身患重病或残疾者;5)照顾住院的孩子或领取儿童残疾津贴者。
3.如果儿童的另一位家长或监护人有能力照顾孩子,则另一方家长或监护人每周获得的儿童保育补贴不能超过9小时。
4.如果监护人为3-5岁的幼儿提供了如毛利语学习等额外的收费型家庭教育资源,则监护人可以获得每周20小时的幼儿教育时长资助,每日最多可使用6小时。同时,监护人可以通过向早教服务机构捐赠额外的防晒霜、衣服、食物、资源和劳动力等方式,向税务局申请获得不同程度的税收抵免。
5.除了圣诞节和新年之外,政府将在公共节假日发放儿童保育补贴。
新西兰政府表示,家庭规模、收入、幼儿在托儿所的周时长以及托儿费的数额和类型等都是政府发放儿童保育补贴所考虑的因素。此外,所有接受儿童保育资助者将定期接受审查。如遇儿童年龄达限和儿童脱离监护人照顾等重大变动情况,政府也将联系监护人进行审查核实。
更多信息请参阅:
编译自:新西兰社会发展部工作和收入局,新西兰教育部,2025-02-25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刘子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