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托育政策观察
编者按:2025年7月28日,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作为一项全国性的重要民生政策,将助力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成本,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0-3岁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人生开端“黄金1000天”,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与少子化国家,近些年坚持“投资于人”,着力支持0-3岁的早期教育与托育服务体系,通过完善早期托育立法、提高现金与成长金补贴、差异化阶梯式育儿补贴、完善多元化托育机构设立、扩大免费日托服务、补充托育人员与师资力量、加强早教机构监管、税收与薪资福利联动政策、促进政府与产学研合作、支持家庭与社区深度协同等全周期举措,以撬动家庭生育意愿,提高人口出生率,构建高质量活力社会形态,促进民族国家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期关注各国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托育与早期教育政策,以期为我国不断完善育儿与托育政策提供国际视野。
为应对少子化、家庭结构多样化及儿童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多重挑战,2025年度起,东京都将正式实施为期五年的《第3期儿童与育儿支援综合计划》(2025–2029年度),该计划旨在通过整合法律框架与地方实际,打造一个全面支持儿童成长与家庭育儿的社会环境。这一新阶段的综合育儿政策,将覆盖从妊娠、生育、育儿到教育的全过程,并将儿童贫困、特殊需求儿童、社会保障、就业支持等多个议题整合推进,体现出日本在教育社会政策方面的高度系统化与前瞻性。
本次计划以《儿童与育儿支援法》《次世代育成支援对策推进法》以及《消除儿童贫困对策法》等法律为基础,结合地方政府行动计划和国家育儿大纲,明确提出三大基本理念:一是致力于为每位儿童营造一个能够发展其个性与创造力、自立于社会的成长环境;二是全力建设一个让家庭能够安心生育、感受到养育幸福的社会;三是倡导全社会整体参与,为孩子和家庭提供全方位支持。
为落实上述理念,计划提出了“六大目标”,涵盖了儿童成长的各个阶段及其所需的支援结构:
第一目标是“建立区域内妊娠、分娩及育儿全周期的连续性支援体系”。针对当前年轻人妊娠知识不足、不孕焦虑日增的现状,计划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提供AMH及超声检查、并扩大对选择性卵子冷冻的支援。同时,着力强化妇幼保健与儿童福祉两大领域的协同合作机制,如通过设立“儿童家庭中心”,实现从妊娠期到产后的无缝支援,提供专业人员伴随式咨询、定期家庭访视、以及物资与服务的整合性援助,有效减轻家庭育儿负担。此外,进一步强化无痛分娩的医疗环境建设,并拓展家庭访问型支援服务,确保每个家庭在育儿旅程的每一阶段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与支持。
第二目标是“提升婴幼儿阶段的教育与保育质量”。随着“入托难”问题基本缓解,政府将工作重点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具体措施包括:提升托育质量和安全性、鼓励开展儿童主导型保育实践、防止不当照护、推动第三方评估、强化多样托育服务(如病儿保育、医疗照护型托育)等。同时,为确保保育人员的长期从业,计划扩大住宿补贴、开展心理健康培训、设置辅助岗位等分担工作压力,并建立明确的职位晋升制度和薪酬待遇改善。
第三目标是“依据儿童成长阶段提供适切支援”。随着女性就业率的稳步提升,儿童俱乐部的注册需求持续增长。为此,政府提出在2029年前新增1.74万名注册名额,全面消除待机儿童,并创设认证制度,提供超越国家标准的服务,如延长开放时间、提升人员配备等。新制度将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早期推进并确保质量。
第四目标是“推动消除儿童贫困的全方位政策”。2023年底发布的《儿童大纲》与2024年修正的《儿童贫困消除法》明确指出,教育匮乏、医疗资源不足、生活保障缺失以及“缺乏多元体验机会”等都属于亟待解决的贫困形态。本次计划不仅强化对贫困家庭子女的经济援助与生活支援,还提出支持父母就业、举办普惠型亲子活动、普及相关服务信息等。计划强调:要彻底打破贫困的代际连锁,必须以社区为单位,通过学校、NPO、政府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推动整合支援。
第五目标为“加强对特别需求儿童与家庭的支援”。涵盖了强化儿童虐待的预防与应对机制、改善社会养护体系、为单亲家庭提供自立支援,以及针对慢性病童、残障儿童和外国籍儿童提供多语言、多文化的适应性支援等。同时,儿童的参与权与表达权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将通过设立“意见表达支援员”、举办权利意识研讨会等方式,确保在照护与政策制定过程中能够真切听到儿童的声音。
第六目标着眼于“建立支撑下一代健康成长的社会基石”。主要涉及改善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平衡,推动性别平等育儿、提高雇主育儿支持机制、建设儿童友好型居住环境和交通体系、预防犯罪与意外伤害等。同时,计划强调社会动员,鼓励企业、NPO与社区居民共同参与育儿支持,并通过发放“育儿东京护照”、整合资源信息、举办宣传活动,营造支持育儿的社会氛围。尽管目前仅有约四成家庭感受到社区支持,但此项改革正力图扭转这一现状。
此外,与上一阶段计划相比,《第3期儿童与育儿支援综合计划》政策措施由429项增加至498项,显现出政府在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与覆盖面的努力方向。尤其在政策改进重点方面,本计划从“扩展保育服务数量”向“提升保育质量”转变,儿童俱乐部方面则从“单一看护”走向“多样服务与儿童发展的平衡”。儿童意见聆听机制也首次成为规划目标之一,体现出政策制定从“为儿童做决策”迈向“与儿童共同做决策”的转型。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www.kyoiku.metro.tokyo.lg.jp/information/press/2025/03/2025033102
编译自:东京都教育委员会,2025-03-31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于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