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是否所有学生都需要接受相同的教育”,答案并非一概而论。在小学阶段,阅读、写作、数学等基础学科,以及科学常识与历史教育,是所有学生的共同需求。然而,随着学生进入高中,教育的专业化特征逐渐凸显,学习路径的差异化也变得必要。
传统上,加拿大高中课程设置往往采取“分流制”,即学术型与应用型两条路径。学术型课程为进入大学学术项目的学生提供如预备微积分等高级数学;应用型课程则侧重实践知识,如房贷、利率等金融技能。分流的本质是根据学生未来发展需要,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育。
然而,2022年安大略省政府要求各教育局在九年级全面推行“去分流”,即所有学生修读相同课程。近期,滑铁卢地区教育局更提出在十年级全面取消分流,仅在十一年级才恢复学术与应用课程的分化。该举措被宣称有助于扩大学生选择,并提升公平与包容性。
但从教育实践的角度来看,去分流存在显著问题。首先,学术与应用课程在内容与目标上差异极大。将学术倾向与实践导向的学生强行置于同一课堂,势必导致教师教学难度增加,并可能因“照顾基础薄弱者”而降低整体教学深度,从而造成“双输”局面。其次,过晚引入专业化课程(如推迟到十一年级),会削弱学术型学生接受系统性培养的机会,影响其升学和学术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分流并不必然导致学生群体割裂。体育、艺术、音乐及各类课外活动,已经为不同学术水平的学生提供了共同学习与交往的空间。因此,以“融合同伴关系”为由否定分流的合理性,缺乏充分依据。
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去分流也可能产生悖论。统一课程表面上实现了形式上的平等,实质上却可能导致“稀释教育”,使所有学生停留在较低的学习层次。如果真正重视教育公平,应在保证基础课程共享的同时,承认学生的差异性需求,并通过合理分流来实现个性化发展。真正以学生利益为本的教育,应在公平与效率之间保持平衡:既保障基础教育的一致性,又尊重高中阶段的差异化与专业化需求。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www.fraserinstitute.org/commentary/policy-will-cause-more-problems-ontario-schools
编译自:弗雷泽研究所,2025-08-11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