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师发展专题
编者按: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8月28-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智利召开世界教师峰会,会后发布了《圣地亚哥共识》,旨在推动全球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解决教师短缺,提升教师质量,为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奠基。近年来,各国都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改革教师培养机制、扩大教师培养通道、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提升教师社会地位、缓解教师工作压力等举措,谋划并实施本国的教师发展大计。放眼全球,中国在教师发展领域的宝贵经验和创新实践,可为全球教师事业的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人工智能(AI)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科技,而是逐步渗透至教育领域,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等多个国际组织相继发布多份报告以指导教师教育领域内的AI革命。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共生与进化。
一、人工智能:教师的得力助手
(1)AI赋能教学,提升个性化学习体验
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AI在个性化学习路径构建中的巨大潜力。AI系统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能够精准识别每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风格,从而为教师提供定制化的教学建议。例如,在尼日利亚埃多州的一项课后计划中,AI辅导与教师指导相结合,使学生在短短六周内取得了相当于1.5至2年典型学校教育的学习收益。这一案例充分证明,AI不仅不会取代教师,反而能够成为教师提升教学效果的得力助手。
(2)智能评估与反馈,减轻教师负担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批改作业和提供反馈。而AI技术的应用,如智能批改系统,能够自动完成这些重复性工作,让教师有更多精力专注于教学设计和学生互动。儿基会发布的文章中提到,秘鲁利马的一所公立学校通过引入AI评估工具,不仅提高了批改效率,还通过数据分析为学生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学习建议,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绩。
二、教师角色转变: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引导者
(1)教师成为学习生态的设计者
随着AI技术的深入应用,教师的角色正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生态的设计者。世界银行发布的内容指出,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教师则需要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学习环境。在这一过程中,AI不仅是工具,更是教师设计学习路径的合作伙伴。
(2)情感与社交技能的培养者
尽管AI在知识传授和评估方面表现出色,但在情感与社交技能的培养上,教师的作用无可替代。儿基会的观点强调,教育从根本上讲是关于人际关系的,AI的使用必须为教师和学生服务,支持他们的需求,并专注于改进学习和教学实践。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理解他们的需求,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力。
三、挑战与应对:确保AI教育应用的公平性与有效性
(1)基础设施与数字鸿沟
尽管AI在教育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其应用仍面临基础设施和数字鸿沟的挑战。儿基会的报告指出,在加纳等发展中国家,由于电力供应不稳定、网络连接不畅以及设备不足等问题,AI教育应用的推广受到严重限制。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所有学校和学生都能平等地接入AI教育资源,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
(2)教师培训与AI素养提升
要让教师充分有效地利用AI技术,必须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他们的AI素养。世界银行的专家观点则是提到教师需要接受全面的AI素养培训,了解AI工具的功能、局限性和潜在风险,以便更好地将其融入教学实践。同时,教师还需要掌握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AI工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考虑将人工智能工具作为潜在解决方案之前,我们必须明确定义我们旨在解决的教育挑战。我们是在寻求提高教学质量、为数学落后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还是提高数字素养?仅仅整合人工智能并不能保证使用或影响。世界银行的原则是:教育科技政策和项目必须以教育变革的明确愿景为基础。技术应该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这确保了我们不是为了技术本身而采用技术,而是将其作为解决特定问题的有针对性的工具。
随着AI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数据隐私和伦理问题也日益凸显。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AI系统在处理学生数据时,必须严格遵守数据保护法规,确保学生隐私不被侵犯。同时,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需要制定明确的伦理准则,指导AI技术的合理应用,避免技术滥用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世界银行专家指出,任何人工智能工具或解决方案都必须适合特定的环境和目的。这涉及对其功能的仔细评估,包括但不限于:
1. 安全和隐私:产品是否有强大的政策来保护用户数据?
2. 文化和语言的适当性:该工具是否以当地语言提供,对文化规范敏感,并旨在避免偏见和陈规定型观念?
3. 适应性:解决方案能否根据教育环境和不同学习者的具体需求进行定制?
4. 针对学习进行了优化:该工具是否符合学习原理的科学,是否经过了目标用户的评估?
5. 可访问性:是否有针对残疾学习者的离线选项和支持?
四、展望未来:人机协同,共创教育新生态
未来,人机协同的教学模式将成为主流。世界银行描绘了一个愿景:在智能教育生态中,AI负责处理重复性、低层次的任务,如作业批改和基础知识讲解;而教师则专注于高层次的教学活动,如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这种人机协同的教学模式,将充分发挥AI和教师的各自优势,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AI教育应用也需要持续迭代和优化。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中强调,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需要建立反馈机制,定期收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对AI教育应用进行持续改进。同时,还需要关注AI技术的最新进展,及时将新技术引入教育领域,保持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和前瞻性。
教师与人工智能的共生与进化,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教师不仅是技术的使用者,更是技术的推动者和创新者。通过人机协同的教学模式,我们有望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实现更加个性化、高效和公平的教育。然而,要实现这一愿景,还需要我们克服诸多挑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师AI素养、关注数据隐私与伦理问题,并持续迭代与优化AI教育应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教育未来。
更多信息请参阅:
编译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世界银行官网,2025-09-03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李滢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