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日至5日,教科文组织在总部巴黎举办了2025数字学习周(Digital Learning Week 2025)活动,在活动期间发布了关于全球高等教育机构人工智能使用指南的新调查。此次调查发现,在教科文组织教席和姊妹大学网络的高等教育机构中,有近三分之二的机构正在使用或开发人工智能使用指南。
本次调查收到了来自90个国家的教科文组织教席和姊妹大学网络中的400份回复,提供了关于高等教育机构中人工智能出现方式的多种观点。90%的受访者表示在他们的专业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最常见的是研究和写作任务。近一半的受访者还在教学中尝试使用人工智能,包括课程计划、评分支持和抄袭检测等,而其他人则将其用于行政或专业发展目的。
然而,尽管人工智能使用率很高,但人们对其的信心仍然参差不齐。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对通过人工智能进行有效教学或研究的应用感到不确定或犹豫,对人工智能在技术方面或在人权、民主和社会正义等方面的广泛影响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同时,通过对不经常使用或从不使用人工智能的受访者的调查,发现其使用障碍包括道德和环境问题、理解有限或访问性缺失、学科限制以及对人工智能在学术工作中作用的哲学抵制。
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大学已经遇到过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道德问题,问题出现的范围从学生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工具到作者身份纠纷和研究偏见。对10名受访者的有目的样本的采访突显了目前高等教育机构受访者对盲目采用人工智能问题的担忧。
此外,调查突显了高等教育机构正在积极实施相应措施以回应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所涉及的担忧、挑战和需求。1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机构已经制定了正式的人工智能政策,另有42%的受访者表示人工智能指导框架正在制定中。这种趋势在公共和私立机构中都可见,但存在地区差异:约70%的欧洲和北美机构已经或正在制定指导方针,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这一比例为45%。
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机构中,相关实施措施包括对学生进行宣传活动、发布指南以及将人工智能规则纳入学术过程。同时,本次调查通过访谈的形式揭示了机构层面采用人工智能框架的截然不同的两种方法:一部分高等教育机构采用监管方法,重点关注检测人工智能的使用并对被认为不道德的使用后果进行处理;另一部分机构则采取迭代的紧急方法,包括与师生一起进行系统咨询和参与,将人工智能素养作为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并着手重新设计大学的评估系统。
调查还发现,高等教育机构对人工智能工具进行了大量投资。大约一半的人表示意识到了机构在人工智能工具上的支出,三分之二的人指出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研究上。大多数人还强调了机构对人工智能教学和学生学习工具的投资,指出人们认识到人工智能在促进知识生产和教育交付方面的潜力。
总之,这些发现强调了高等教育机构对明确、可操作的高等教育人工智能框架的迫切需要。之后,教科文组织将继续关注并尽快推出高等教育师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指南,以进一步确保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使用中遵循伦理性和人文性。
更多信息请参阅:
编译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5-09-02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刘子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