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数字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加拿大社会包容推动社会经济联盟(Social Economy through Social Inciusion,简称SETSI)与数字治理标准协会(Digital Governance Standards Institute,简称DGSI)合作,并在加拿大标准委员会(Standards Council of Canada,简称SCC)的支持下,联合发布了一项《国家研讨会协议》,旨在统一全国对数字素养的认识,并为在各领域实施相关教育和培训提供行动指南。此项协议系统性地构建了从概念定义到效果评估的完整框架,不仅为加拿大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全球范围内的数字素养教育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一、战略定位,将数字素养确立为公民基础技能
协议指出,数字技术正重塑加拿大社会的工作、学习与公共服务等方方面面。然而,数字素养的差距不仅会限制个人发展,更会加剧社会不公。为此,该协议致力于为政府、教育机构及企业等各方提供统一行动框架,通过界定数字素养核心术语、规划实施路径并建立共享评估指标,确保数字素养建设兼顾公平、可及与包容性,尤其关注青年、长者、弱势群体及非官方语言人群的需求,以系统性举措支撑全民数字能力提升。
二、统一定义,构建分层级、多维度的概念体系
该协议系统性地构建了一套多层次、相互关联的数字素养概念体系。其核心将“数字素养”定义为利用数字工具和技术,安全、负责任地查找、理解、创造和分享信息的能力,并进一步提出“数字熟练度”这一更高层次概念,强调创造性地运用技术解决问题与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此外,协议还细致区分了“信息素养”、“数据素养”及“人工智能素养”等关键技能,并拓展至“数字信任”、“数字权利”、“数字包容”等社会与伦理维度,为全面理解和培养公民数字素养奠定了清晰的概念基础。
三、规划路径,强调以社区为中心的实施策略
在实施层面,协议提出了一套系统性路径,强调以社区为中心和包容性设计。其核心方法包括:明确目标受众与目的,与社区成员共同设计课程以确保文化适应性;采用混合式教学与移动课堂等灵活交付模式,并提供多语言、多格式的材料;推行“培训师培训”机制,强化本地师资,并将设备接入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弥合数字鸿沟。协议特别指出须响应不同群体需求,例如为长者简化操作界面、为残障人士融入辅助技术、为新移民提供多语言支持,并将数字素养嵌入就业服务与学校教育等现有体系,通过持续测量与反馈实现长效发展。
四、协同推进,明确各部门角色与责任
协议清晰地划分了不同部门在推动数字素养中的职责。公共部门被赋予系统变革的引领角色,负责将数字素养纳入国家课程与终身学习体系,并投资于基础设施与社区项目。非营利组织作为可信的社区中介,以文化适配和包容性方式确保项目触及边缘群体。私营部门则需将数字素养融入员工培训,资助社区数字技能项目,并推动包容性技术发展。最终,协议强调跨部门协作是关键,通过共建试点项目、共享数据与资源,共同投资可持续的数字基础设施,以形成合力,系统性弥合数字鸿沟。
五、科学评估,建立障碍识别与成效衡量指标体系
为确保数字素养建设取得实效,该协议提出了一套科学的量化评估框架,旨在系统识别发展障碍、精准追踪实施成效。该框架涵盖六大维度:在“接入与基础设施”层面,关注网络覆盖率、设备拥有率及公共接入点分布;在“技能与信心”层面,通过起点评估与数字信心得分衡量能力提升;“包容与公平”维度则衡量弱势群体的参与度及资源可及性;“项目覆盖与参与度”则负责监控项目的实际触达范围和持续性;“能力与生态系统支持”评估师资力量与资金可持续性;最终,“成果与影响”直接关联就业提升、公共服务使用频率、公民参与度及减少技术焦虑等方面的实际效果。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dgc-cgn.org/shaping-canadas-national-approach-to-digital-literacy/;
编译自:Digital Governance Council,2025-10-21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金宇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