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2日至22日,“中非STEM教育教师培训合作计划”研修班在沪成功举办。来自坦桑尼亚、加纳、南非、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卢旺达、赞比亚、尼日利亚、马拉维、科特迪瓦的非洲11个国家近60位STEM领域的非洲国家教育官员、教师教育者、专家学者及中小学教师通过专家讲座、实地参访等系列活动,扎实了解了中国开展STEM教育的理念、实践与经验,为中非STEM教育合作奠定了崭新基础。
讲座分享篇
第一讲《中国数学教育实践与政策总结:以上海为例》
2025年10月14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的黄兴丰教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简称“联教中心)世承讲堂开展了题为《中国数学教育实践与政策总结:以上海为例》的讲座,该讲座围绕中国数学教育实践与政策,以上海为核心案例,从数学教学、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及跨文化交流四大维度展开详细阐述,全面呈现上海数学教育体系的特色与经验。随后,在专题研讨环节,三位来自不同国家的教育领导者与数学专家围绕数学教育议题分享了各自的观点与见解,引发了现场听众的热烈讨论与深度交流。
















第二讲:《上海教师专业发展:基于TALIS观察》
15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朱小虎副教授,在联教中心世承讲堂开展题为《上海教师专业发展:基于 TALIS 的观察》(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Shanghai: Insight from TALIS)的讲座。讲座围绕 “上海教育发展基础”“TALIS 视角下的上海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与创新” 三大板块展开,结合具体数据进行深入阐述,系统解读了上海教师队伍年轻化、高专业度的特征及其背后的培养体系与文化动因,并就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讲座引起了现场听众的热烈讨论与交流,不同国家的参会者围绕“教师政策、教师学习与培训”等方面进行提问与探讨。











第三讲:《中国STEM教育政策与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16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的周晓菲助理教授在联教中心世承讲堂以《中国STEM教育政策与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为题进行了演讲,围绕中国STEM教育政策与教师专业发展展开,梳理了STEM教育政策从2017年至2024年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构建STEM教育生态系统的政策生态体系,详解了作为STEM教育生态系统核心的STEM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并分享了上海在STEM教育中的实践。随后,来自不同国家的三个教育领导者和STEM教育专家就课程改革这一论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引起了现场听众的热烈讨论和交流。








第四讲:《教育大模型赋能教师教学创新》
17日上午,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国际研讨会在联教中心世承讲堂举行。上海师范大学王龚教授团队系统展示了“上海模式”,包括教师教育大模型、多智能体培训平台等创新成果,并介绍了智能教学分析工具、智慧教育大脑等系统如何通过数据驱动为教学设计与教师发展提供支持。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代表也分享了本土AI教育实践。会议凸显了AI在赋能教师发展、构建智慧教育生态方面的潜力,强调了“以人为本、数据驱动、伦理先行”的融合路径,为全球教育数字化提供了交流与合作平台。







第五讲:《科普场馆+学校,如何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20日上午,上海科技馆宋娴研究员开展了题为《科普场馆+学校,如何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专题研讨会。讲座围绕“当前科学教育的问题与挑战”、“科学素养的重新定位与国际趋势”、“科普场馆的实践与探索”三大板块展开,结合国内外案例与上海科技馆的实践进行了深入阐述。随后,上海市普陀区真如翠英幼儿园金叶老师开展了题为《幼儿早期科学教育的实践探索》的专题分享。讲座围绕“在园一日活动中的科学探究”与“开发利用园外资源开展科学探究”两大板块展开,结合园所30年科学教育实践经验与“中国恐龙大展”案例进行阐述。讲座结束后,与会者就馆校合作常态化机制、教师培训、项目评估等议题与两位主讲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实地参访篇
第二站:上海市实验学校
10月14日下午,“中非STEM教育教师培训合作计划”研修班(以下简称“研修班”)成员前往上海市实验学校进行参观学习,受到了上海市实验学校校长陈兴冶、校党委副书记陈慧、党政部副主任史颖芳、党政部薛梦超的热情接待。研修班成员首先参观了上海市实验学校的美丽校园,在尚立方、阳光工作室、图书馆、信息中心等校园标志性空间驻足欣赏。研修班成员还走进教室,与正在上德语课的六年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随后,在上海市实验学校的会议中心,陈兴冶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对研修班成员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陈慧副书记详细介绍了学校在STEM课程建设方面的总体布局、教育理念及培养目标;国际部STEM外教老师Ben分享了他对STEM教育的理解与教学实践,并展示了学生自主完成的经典实验视频;初中部李梦丹老师介绍了STEM课程在初中阶段的落实情况,从教学方式、课堂互动到项目化成果,全面展现了上海市实验学校在STEM教育领域的系统建设与生动实践。分享结束后,研修班成员踊跃发言,就STEM教育问题展开热烈提问和探讨。此次交流活动不仅为研修班成员带来了鲜活体验,同时也为中非教育未来合作搭建了桥梁。
















第二站: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10月15日下午,研修班成员走进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共同探讨STEM教育。在融创中心STEM项目教室,研修班成员通过现场观摩并亲身体验全息运动、无人机编程、徽章制作、结构搭建、AI机甲大战、非遗“布贴画”等课程,了解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STEM课程开发与创新实践方面的探索。在通用技术课堂里,研修班成员观摩学生设计草图、形成方案、数字建模、机械加工、动手实践等完整实践环节,更直观地感受STEM项目的设计理念以及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在青花瓷片制作活动中,研修班成员亲自挑选喜欢的传统图案、拼接瓷片、打磨修饰作品,充分体验了中华传统文化与STEM教育融合的乐趣。在本次参观交流中,研修班成员对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优质的教育场域、丰富的STEM课程、学生的卓越表现予以高度评价,同时进一步增强了中国STEM教育实践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站:上海天文馆
10月16日下午,研修班成员一同走进上海天文馆,开启了一场宇宙探索之旅。在“家园”展区,研修班成员驻足仰望璀璨的星空,观看地球、月球与太阳模型,欣赏珍贵的天降陨石;“宇宙”展区从时空、光、引力、元素和生命五个维度全景式地呈现宇宙的奇妙现象,研修班成员通过体验“时空弯曲”“引力波”等互动装置,探索天体演化及运行的法则;在“征程”展区,研修班成员参观了“天和核心舱”模型,体验了航天员在轨工作场景,直观感受人类探索宇宙的伟大历程。本次参观以上海天文馆的多元展陈为媒介,不仅展现了我国在天文科技与科普创新方面的成果,也为研修班成员设计跨学科教学提供了灵感和启发。


第四站:蘑菇云创客空间
10月17日下午,研修班成员走进蘑菇云创客空间,沉浸式体验AI教学实践新路径。上海智位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DF Robot)旗下的蘑菇云创客空间,凭借专业的教学场景与技术资源,为研修班成员打造了从“技术认知到实操落地”的全流程交流平台。在本次“AI赋能STEM教学实操工作坊”中,学员们以小组为单位亲身体验智能家居语音控制和小智AI智能交互项目。在现场此起彼伏的“Hi Telly!”“你好,Jarvis”指令声中,学员们直观感受到行空板对“零基础教学”的适配优势,以及技术赋能STEM教育的极大潜力。本次工作坊按照“参观认知—实操体验—交流反馈”的节奏有序推进,真实展示了中国在开源硬件以及AI教育场景搭建中的创新实践成果,让研修班成员在真实互动中感知AI教学的可操作性。








第五站:湖州之行
10月18日,研修班成员一同前往湖州进行实地考察活动。在湖州市湖师附小教育集团西山漾校区,研修班成员实地观摩该校在STEM教育改革方面的创新实践与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参观数字探究实验室、IT机器人信息教室、生活陶艺教室、光合智能屋,近距离感受学校将前沿科技与创新思维融入日常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当日下午,“STEM教育实践之湖州智慧”论坛在湖州师范学院拉开帷幕。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教授、浙北STEM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呼格吉乐,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STEM教育研究员、浙北STEM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唐波分别作《地方师范类高等学校推进STEM教育策略》《STEM教育的区域实践和成效分析》专题报告,深入探讨湖州师范学院作为地方高校在STEM教育中的角色与推进路径。此外,论坛还设置了生动的STEM课堂展示与青少年STEM教育成果展示环节,展现STEM教育理念在真实课堂中的融合与应用。本次湖州之行为研修班成员展示了“湖州STEM模式”的独特智慧,分享了STEM教育促进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






第六站:上海市卢湾中学
10月20日下午,研修班成员前往上海市卢湾中学进行参观交流,双方就STEM教育的实践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学校行政团队的陪同下,研修班成员首先漫步上海市卢湾中学数智校园,通过参观数字化大厅、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智慧教室、空中垂直花园、智慧钢琴创新实验室,深入感受学校精心打造的数字赋能学习场域。研修班成员还观摩了学生无人机社团、乐高机器人社团、模拟飞行社团、FTC机器人社团的学习成果,在学生介绍和亲身体验中感知前沿技术在校本课程中的应用。在地理科学实验室,研修班成员重点参观了由上海市卢湾中学学生设计完成的“未来学校改造项目”,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表示了充分肯定。随后,研修班成员移步至大礼堂,观赏由上海市卢湾中学学生带来的二胡齐奏和舞蹈表演。三名来自上海市卢湾中学的学生向研修班成员展示了各自的STEM创新项目成果,上海市卢湾中学校长张怡做了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 构建无边界学习新生态》的主题报告。张怡校长从“课程”和“教师”两大模块,系统介绍了上海市卢湾中学的跨学科课程体系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N维路径。会后,研修班成员进行积极提问,对卢湾中学展现的完整STEM生态留下了深刻印象。














闭幕式
21日上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和上海师范大学主办的2025年“中非STEM教育教师培训合作计划”研修班在联教中心二楼的世承讲堂举行,宋佳副教授担任闭幕式主持人。首先,一段12分钟的活动精彩集锦视频,带领全场共同回顾了研修期间的难忘瞬间。随后,宋佳副教授回顾了本次项目的实施成效、合作会谈,并感谢各方对于此次项目的资源支持。接着,现场举行了证书颁发仪式,气氛真挚而热烈。来自11个非洲国家的与会代表依次分享了参与项目的学习心得与实践展望,纷纷表示此行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建立了宝贵的国际友谊,言语中充满了对主办方的感谢及对未来合作的期待。志愿者代表施晨莺身着加纳代表团赠送的特色服饰,结合自身服务经历,讲述了活动中的感人瞬间,其真诚的发言引发了全场共鸣。最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张民选主任为本次活动致闭幕辞,张民选教授肯定了本次研修班在推动中非STEM教育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展望了未来以本项目为基石,持续深化双方在课程共建、师资培训与资源共享等领域合作的广阔前景,为整个项目画上圆满句号。


























合作成果篇
本次中非STEM教育教师培训合作计划研修期间,举行了9场双边与多边会谈(覆盖8个国家),达成5个方向的合作意向:
1.中非AI教育联合实验室(南非、肯尼亚、埃塞俄比亚)
2.中非高校教学科研合作(尼日利亚、加纳、肯尼亚、马拉维)
3.中非STEM教育中心建设(加纳)
4.中非数学教育合作(埃塞俄比亚、加纳)
5.中非STEM教育资源合作(坦桑尼亚、科特迪瓦)

研修反馈篇
根据研修班成员填写的项目反馈表,此次研修参与人员对项目普遍表示高度满意,特别是在专家讲座、研讨会及学校参观等环节收获颇丰。活动体验方面,天文馆的参观令大家印象深刻,展示了中国在科学、艺术与人文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对世界和平与繁荣的贡献;学校实地访问则让参与者对中国学生在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方面的出色表现赞叹不已,也让他们亲眼见证学校如何通过有效干预激发每位学习者的潜能。在收获方面,参与者提高了实践教学能力、应用技能、合作经验、领导力及技术教育知识,建立了与非洲各国的教育联系,并学习了如何将文化元素融入STEM教育。展望未来,他们期待在教育政策、AI教育应用、以及具体学科中的人工智能整合等方面继续深入学习。整体而言,参与者认为本次培训内容实用、组织有序,感受到中国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与投入,并高度评价中国的教育体系、组织能力及教育规划水平。通过此次项目,他们认为中国在STEM教育方面充满创新活力、目标清晰且发展迅速,极具启发性与鼓舞力。









图书捐赠篇
此次研修活动,还收到了来自非洲国家嘉宾代表捐赠的丰富多样的STEM相关教材、专著、教辅资料等,为了解非洲国家STEM教育实施情况提供了丰富资料。






跨越山海,心手相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将坚持“非洲优先”的教科文组织价值理念,持续通过“中非STEM教育教师培训合作计划”,惠及更多非洲国家STEM教育改革,推动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2026年“中非STEM教育教师培训合作计划”将于2026年3月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