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乌班图”教育理念破局“学习危机”

发布者:万军恺 发布时间:2025-11-07 浏览次数:18

“学习危机”已成为非洲教育领域的高频词,然而最新研究与实践表明,将学习简化为评估分数的传统认知正在遮蔽问题本质。基于非洲本土“乌班图”(Ubuntu,一种强调非洲关系、关怀和集体责任的哲学)的创新实践显示,将儿童、社区和语言置于教育中心,能有效破解这一长期困局。埃塞俄比亚、加纳、利比里亚三国的加速学习项目(Accelerated Learning Programs,简称ALP)已惠及数十万失学儿童,为非洲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长期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教育系统面临多重挑战。例如,儿童入学后需使用陌生语言学习,教师在僵化体制下缺乏创新空间,社区仅被视为教育受益者而非参与者。在这种模式下,学习沦为机械重复的过程,难以培养儿童的推理能力与学习主动性。《重新定义非洲的学习危机:加速学习项目的多维教学法》(《Reconceptualizing the Learning Crisis in Africa: Multi-dimensional pedagogies of accelerated learning programs》)一书提出,教育应建立在尊严、归属感与自主性之上,核心在于三大转变,分别是承认儿童的知识与自主性、重视教师本土经验、融入社区与语言要素。

埃塞俄比亚的速成学校(Speed Schools)项目率先验证了这一思路的有效性。2011年该项目在多语言地区启动,为914岁失学儿童提供为期十个月的浓缩课程,以母语授课覆盖小学前三年核心内容。截至2017年,20余万名学生通过项目掌握了读写算能力并顺利升学,母亲互助小组的小额信贷支持更从家庭层面保障了教育可持续性。

加纳社区基础教育(Complementary Basic Education,简称CBE)计划的实践同样亮眼。自2012年起,该项目为北部失学儿童提供九个月定制课程,用12种本地语言授课,由本地辅导员主导小班教学,课程时间还适配农耕节奏。项目完成率超95%,男女参与均衡,转入正规学校的比例多年间从84%升至95%,学生双语能力和计算水平显著提升。

冲突后的利比里亚“第二次机会”(Second Chance)项目,更彰显了这种模式的强大韧性。由卢米诺斯基金会(Luminos Fund)与当地机构合作的该项目,为711岁从未入学儿童提供十个月浓缩课程,通过小班互动教学和家长参与破解入学难题。2023年试验显示,参与者阅读速度和数学解题量分别是未参与者的四倍和两倍,自信心显著增强,目前该项目正推进全国推广。

三个项目提炼出了共同的核心经验,即母语教学是提升学习效果的关键,能帮助儿童建立自信、获得支持的教师通过灵活教学让学习更具活力,以及融入本地知识才能让教育真正落地生根。这与2024年“聚光灯报告”(Spotlight Report’s)的发现不谋而合,即教育进步不仅取决于教什么,更关键在怎么教用什么语言教

基于这些实践,专家提出明确政策建议,将母语教学延长至至少六年,取代三年级即转用殖民时期语言的“提前退出”(early exit)模式。开展语言调查摸清本地语言特征,编写适配的课程材料和评估工具。正如“乌班图”所言“我因我们而存在”,非洲教育的破局关键,正在于回归本土根基与人文关怀。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world-education-blog.org/2025/10/21/reconceptualizing-the-learning-crisis-in-africa-putting-children-communities-and-languages-at-the-center/

https://www.iicba.unesco.org/en/reconceptualizing-learning-crisis-africa-putting-children-communities-and-languages-center

 

编译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网站,2025-10-21

     非洲能力建设国际研究所网站,2025-10-21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孙智华


电子邮箱:riice@email.shnu.edu.cn 电话:021-64321029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81号教苑楼A座1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