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首届研究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者:李景煜 发布时间:2022-07-04 浏览次数:49

6月30日,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首届研究生论坛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国际视野与中国实践”为主题,由一个主题论坛“全球视野下的教育高质量发展”、四个平行论坛“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完善教育治理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革课程与教学”和师生对话交流“博士生如何学习和研究?”三个环节组成。论坛采用腾讯会议的形式开展,校内外师生积极参与。

研究院院长胡国勇教授首先致辞。胡院长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的意义,指出举办研究生论坛是拓展研究生学术视野、加强师生交流合作和构建学术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他结合本次论坛的主题和议题设置,提出比较教育在研究问题的选择上,不仅要关注国内教育改革亟需、国内学者感兴趣的教育问题,还要关注全球教育发展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在研究方法论上,要善于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教育研究传统方法相结合,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加强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应该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教育故事作出贡献。

院长胡国勇教授致辞

1.主论坛 |“全球视野下的教育高质量发展”

博士生李煜嘉主持了主论坛“全球视野下的教育高质量发展”。博士生朱福建和硕士生王晨娅、刘润锌、张运吉分别就“国际视野下的学生全球胜任力:现状、影响及培养策略——基于PISA  2018全球胜任力测评结果的分析”“什么样的学校氛围能够改进课堂教学实践——基于TALIS  2018的数据分析”“全球卓越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形成机制与路径培育”“在中英数学教师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进行了发言。宁波教授和黄兴丰教授与四位同学进行了交流。宁波教授鼓励同学们在学术交流过程中完善论文,指出比较教育研究可以以更加平等而非单方面学习的姿态与各国交流,在方法上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黄兴丰教授指出,研究过程要注重方法的科学性,规范处理数据,深入解读结论,特别是促进中国国内教育的实践改革与反思,并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博士生朱福建(左上),硕士生王晨娅(右上)、刘润锌(左下)、张运吉(右下)

宁波老师、黄兴丰老师作交流发言

2.平行论坛一 |“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

博士生徐兴子主持了平行论坛一“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博士生任奕阳、徐兴子、王亚飞、吴茜和硕士研究生李佳洋分别就“本科生课程认知投入分析框架与测量指标研究”“小学教育师范生专业身份认同的混合研究”“教师在模式变革过程中的‘功夫’下在哪里——基于教师智慧课堂行为的聚类分析”“西方国家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的特点及启示”“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职前教师教育的经验与启示”进行了分享。朱小虎副教授和孙阳博士进行了点评,指出四位同学的研究题目贴近专业前沿,研究方法也较为规范,还需要分析问题本身的价值意义、深化文献研究、建构理论基础,注意数据分析中指标使用的规范性。

博士生任奕阳(左上)、徐兴子(右上)、王亚飞(左中)、吴茜(右中),硕士生李佳洋(左下)

朱小虎老师、孙阳老师与同学交流


3.平行论坛二 |“完善教育治理体系”

博士生王超主持了平行论坛二“完善教育治理体系”。博士生李珺、薛淑敏、王楠楠、张毓洁和王超分别就“健康中国战略视域下社区教育的功能和路径”“教育证据评估机构的作用研究——以英国EPPI中心为例”“美国州政府发展乡村学校教育的路径与挑战”“校长研究的议题变迁:基于CSSCI来源刊物的定量分析”“英国培生集团参与教育治理的路径与成效”进行了分享。孔令帅教授、闫温乐副教授对上述汇报进行了点评,认为论文选题要与国家教育战略相结合,关注教育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在内容方面,要突出主要观点,提升论点提炼概括能力,明确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方法方面,要根据研究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深挖教育现象背后的教育规律。

博士生薛淑敏(左上)、王楠楠(右上)、张毓洁(左下)、王超(右下)

闫温乐老师、孔令帅老师与同学交流

4.平行论坛三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赵星妮主持了平行论坛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博士生宋庆清、陈茹、硕士生赵星妮、童姚瑞分别就“日本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的体系化建设”“流动青少年积极发展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影响因素”“法国资优儿童教育研究:历史、现状与挑战”“中国大学生父母参与对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进行了分享。徐瑾劼副教授和宋佳副研究员对上述发言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指导,认为四项研究在选题上聚焦研究前沿与国家战略;在内容上,能够结合国内现实需求进一步总结启示;在方法上,不断加强研究过程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并进一步探究结论背后的原因。两位老师也为四项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背景信息和研究思路。

博士生宋庆清(左上)、陈茹(右上),硕士生赵星妮(左下)、童姚瑞(右下)

宋佳老师与同学交流

5.平行论坛四 |“改革课程与教学”

博士生张春桐主持了平行论坛四“改革课程与教学”。博士生张慧伦、张伟平和张春桐,硕士生杨文荟进行了发言,题目分别是“基于认知起点测查与分类的个性化学习研究”“教学单元与单元教学——以语文学科为背景”“从一切人到每个人:教师关注每位学生发展的价值与路径——基于微观视角的分析”“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策略——以苏格兰为例”。黄友初教授、张继龙副教授围绕研究内容、理念、方法和可行性等问题,与汇报同学展开了对话。黄友初教授肯定了关注个性化教学、关注每位学生的微观视角的意义,但从落实和推广的层面来看,班级授课的形式难以保证个性化教学的操作与实施。张继龙副教授围绕单元教学和教学单元的区别问题进行讨论,认为有必要厘清“单元教学”和“教学单元”两个概念,需回应二者在实践中给教师带来的误区,且研究需要找到落脚点。

博士生张慧伦(左上)、张春桐(右上)、张伟平(左下),硕士生杨文荟(右下)

张继龙老师与同学交流

6.师生对话交流

张华峰副教授主持了师生对话交流环节。围绕“博士生如何学习和研究”这一话题,张民选教授、夏惠贤教授、高耀明教授、丁笑炯教授以及卞翠副研究员五位嘉宾展开了精彩的交流。对话问题均从参会博士生征集而来。五位老师结合自身求学经历和指导研究生经验,对“在学术生涯中,最让自己受益的习惯/品质”进行了反思性的回顾,对“读博是一场修行”的观点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对“如何形成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展开了深刻的分析,并对博士生如何与导师相处、如何平衡各项事务、做好时间管理提出建议。后续公众号将推出师生对话环节简报,以飨读者。

师生对话交流环节

7.闭幕式

研究院副院长王洁教授主持闭幕式。张民选教授再次肯定了本次研究生论坛的重要意义,并对参与和组织本次论坛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张老师指出,本次论坛的论文主题丰富,研究方法多元,期望同学们今后努力探索新的研究方法,为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科学发展做出贡献。张老师认为,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并非只因为有大师和大楼,还因为有“希望学习和传承人类知识、希望探究和创新知识的学生”,只有“建立起师生学习和探究的共同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张老师对同学们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各位同学加强合作交流,主动与老师讨论,积极开展教育研究,勇于展现研究成果。

张民选教授发言

王洁教授也指出,参与研究生论坛有助于同学们寻找到志同道合者、共同开展研究、结交各地朋友、训练思维能力。研究院非常支持研究生发挥积极主动性,将研究生论坛持续办下去,形成机制、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让更多校内外的研究生通过这一平台展现自我、发展自我,也为中国教育研究添砖加瓦

参会师生(部分)合影


文稿编辑:王超、李煜嘉、徐兴子、赵星妮、张春桐

电子邮箱:riice@shnu.edu.cn 电话:021-64321029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81号教苑楼A座1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