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国际大都市高等教育比较研究》报告在上海师大发布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11-27 浏览次数:1380

 

        1120日上午,由我院主办的《2015年国际大都市高等教育发展报告》项目成果发布会在上海师大举行。上海师大副校长刘晓敏、课题组主要成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主要媒体记者等近40人出席发布会,会议由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张民选主持。刘晓敏在致辞中介绍了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作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的首批十八家高校智库之一,自成立以来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他充分肯定了“国际大都市高等教育比较研究”项目成果为上海城市与教育发展规划的科学研制提供的借鉴和为促进城市教育研究增加的基础支撑作用。
项目负责人胡国勇教授代表课题组首先介绍了发展报告的主要见解: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均具有与之地位相匹配的高等教育体系,该体系中不仅有世界一流大学,也有领先国内同类高校的大批优质“院校群”,为国际化大都市发展发挥不同的功能,多元优质、同层错位、共同发展。
国际大都市高等教育均拥有明显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无论是否首都,由于其人口规模、经济水平、文化教育需求、城市历史和国家地位等的原因,其教育溢出和集聚效应都明显高于本国其他城市。这些城市不仅是是本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精英人才的集散地,同时也是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研发、学术研究和信息研究的重镇。
国际大都市高等教育发展均具有高度的战略视野和充分的资源保障,不仅有明确的服务本区、本国、并且造福全球福祉的宏大愿景和具体目标,同时还具备有效的制度体系、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财政资源,能够保障城市乃至所属国高等教育战略发展的需要。一是符合本国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和法律约束,坚持分类发展、各司其职、各安其位的功能定位,不随意越界,保持了整个体系的稳定、连续和有序。二是高等教育规划的实施有相应资源配套且有充分的法律保障和管理体制与机制的保障。三是高等院校能够满足所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人才规格、学科专业设置服务社会公共事务方面均有具体要求和明确的目标。
胡国勇教授还介绍了立项的初衷、项目研究的背景、方法和意义,阐述了本研究有特定的决策意义,能够为上海教育发展和规划的研制提供有益参照。
本研究的成果形式是系列报告,由1份总报告和7份分报告组成。总报告按照问题导向的方式,即以“大都市城市和高等教育发展基本数据”、“大都市城市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资源保障”、“大都市城市高等教育体系结构与整体实力”和“大都市城市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为四大主题展开研究。七份分报告的结构相近,比较详细地回答了案例城市的四个问题,即大都市城市发展基本状况、大都市城市高等教育现状、大都市城市高等教育的趋势和大都市城市高等教育的特征与经验。
报告最终以七大都市城市和城市高教基本情况和数据事实为依据,深入探讨其中的规律、特征和经验,为上海城市与教育发展规划的科学研制提供借鉴,为促进城市教育研究增加基础支撑。在座专家在充分肯定发展报告在有限时间内取得如此丰富成果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希望课题组今后继续深入研究的几点建议。华东师范大学赵中建教授建议增加对各个国际大都市吸引国际留学生的相关政策和举措研究。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江彦桥研究员建议可以对各个国际大都市公共财政、法律、产业发展等方面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进行揭示,并要敢于指出上海与其他大都市相比的差距所在。北京师范大学刘宝存教授建议课题组对高等教育对这些国际大都市经济发展做出哪些具体的贡献给予进一步呈现。东北师范大学饶从满教授认为国际大都市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与整个国家的发展规划紧密相连,建议课题组今后对两者的关系给予一定剖析。华东师范大学丁钢教授建议课题组今后可以加强探讨国际大都市高等教育布局和结构上对上海的借鉴意义。
 
(供稿、摄影: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电子邮箱:riice@shnu.edu.cn 电话:021-64321029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81号教苑楼A座11楼